到黄冈,走走东坡的足迹

标签:
旅游 |
分类: 心灵之约 |
黄冈,是一座小众低调的城市,到这里,只为探寻东坡居士的足迹。
喜欢东坡,一方面是因为他辉煌的文学成就,更主要的是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他这一生始终保持初心,越艰难越见光芒,不管被贬至何处,始终潇洒乐观。人生何处是归途,此心安处是吾乡。
因为喜欢,来到了黄冈。黄冈,古称黄州。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于此。在黄州度过的4年多时光,是他文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他创作了包括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在内的740余篇诗词文赋,流传千古。可见,黄州是苏东坡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站点。
到黄冈,就是为了走走东坡的足迹,感受他的人生经历。
赤壁,因其山色赭赤、陡峭如壁状若悬鼻而得名。而东坡赤壁,始建于东晋,历经4次战火焚毁,屡毁屡建,现存的古建筑大多系清同治七年(1868)重修,随地势高低布局,这些古建筑以院落、亭台楼阁相连,巧妙地镶嵌在红色的峭壁石矶之上,与地形浑然一体。
景区内栖霞楼是最高的建筑,据说它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每当日落西山,晚霞染红大江,楼身上下如霞归栖,故得名栖霞。栖霞楼共三层,每一层都是对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介绍。在黄州期间,东坡经常泛舟长江,游览河山,他除了创作大量的诗词歌赋,还对养生也很有研究,他倡导: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这些理念,千百年来对后人都有巨大的影响。
登高可望远,站在栖霞楼的最高处,整个景区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思接千载,其心动容。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就是苏轼,寒冷凄清中,随遇而安,超脱现实。
前后赤壁赋让我们看到生活对苏轼的种种折磨,但他却以非凡的才情与豁达的胸怀,将它们酿成传颂千古的佳作,至今在我们耳畔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二赋堂的下面是问鹤亭,问鹤亭因地势高显,原名“玩月台”,是赏月之佳处,为彰显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化为道士于梦中与苏公问答的韵事,始将玩月台更名为问鹤亭。
再往下走是睡仙亭。晚唐诗人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常游赤壁,曾在此躺卧,写下了“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的诗句。两百年后的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曾醉卧于此,状若醉仙。因亭内有石床、石枕之形,便将此亭名之为“睡仙亭”。
亭下曾是滚滚的江水,而今东流的江水已不再,围绕着赤鼻矶的现在仅有一小湖,湖上有一叶小舟, 游客们都纷纷上船留影,坐在船头看赤壁山下水波荡漾,让人仿佛穿越千年,看见东坡夜泛小舟,听涛赏月,踌躇满怀,于是写下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豪迈之词。
漫步东坡赤壁,沉浸在一个个尘封千年的历史故事中,久久不能自已。
第二站:雪堂
雪堂就在赤壁山后在龙王山上,当年雪堂是在大雪这个节气中建造的,苏轼在堂屋的四面墙壁上都画满雪,几乎没有空隙。坐着躺着,环顾四面都是雪,也因此叫“雪堂”。
黄州雪堂是苏轼生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这里,他开垦荒地,甘当农夫,面对被贬出京、仕途失意的痛苦,于人生逆旅中接纳现实,超越自我,真正实现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华丽转身。
沿着山路,我们寻觅到了“雪堂”,远远看去,一处茅屋依山傍水、竹林环绕,门口一座小桥横跨水面。苏轼本就喜爱竹,“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而,眼前这大片的竹林,也是后人用心纪念而为。当年给了苏轼一家安稳生活的地方,如今是鲜为人知,显得那么荒凉。身在此处,不禁为世事的变迁而感慨。
第三站:安国寺。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心中郁结。这安国寺,便成了他寻求心灵慰藉的去处。他曾在这里坐禅修行。如今的禅寺早已不是当年的寺院,新修的殿堂金碧辉煌,每个大殿里都敬有各路神仙。千年前的苏轼一定不会想到如今的禅院已没有了当年的那份静谧祥和的禅意,更多了些尘世的俗意喧嚣。国安寺内有一座青云塔,塔有七层,塔尖上竟长着一棵树,青翠舒展,惊叹于它的顽强,那是否就是东坡先生的禅心,在最险峻的地方,依然能开出生命的绿意。 第四站:承天寺遗址
承天寺原是北宋时期黄州名刹,始建于唐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在文化界和佛教界具有较大影响力。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元丰六年(1083)十月十二日,苏东坡在临皋亭被入户的月色所吸引,便步行到承天寺,与寓居寺内的张怀民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并为此写了一篇绝妙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今的承天寺,只剩下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承天寺遗址”,旁边人为的建造了一间红墙青瓦的房子,我们去的时候也有一位妈妈领着两个孩子来寻找承天寺,孩子们很失望,满心的埋怨。或许每一个来寻找承天寺的人都是尽兴而来,败兴而归吧!但这座坐落在居民区一隅的承天寺,却因东坡和友人的高山流水之情深深打动了我,这就是苏轼,澄澈豁达,重情重义。
第四站:黄州味道
来黄冈怎么能不吃东坡美食呢?千年前,苏轼初贬黄州,生活颇为窘迫。一日,他发现黄州的猪肉价格低廉且肉质鲜美,可惜当地人烹饪之法欠佳。苏轼便自行钻研,反复尝试,最终发明了一道别具风味的“东坡肉”。所以到黄冈东坡肉是一定要品尝的。先是去了大东方酒店,据说这是被央视推荐过三次的餐厅,去了之后才发现好火爆呀!排队等待的人一串子,估计一个小时也排不上了,于是我们就折返去了“黄冈味道”这家餐厅,餐厅里人也不少,还好有空座位,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东坡肉”,
这里的东坡肉,肥瘦相间,入口即化,搭配上新鲜的西兰花和锅底的干豆角,完美解腻你。孩子们还点了当地的其它特色美食,饱口福了!生活就应该这样有滋有味,即便是身处困境,依然要让生活充满情趣。
这个五一,避开人潮涌动,避开热闹喧嚣,来到黄冈这座充满魅力的小城市,和游人如织的大景点相比,这里游人了了,是个适合安放心灵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处都与苏东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让我领略到了东坡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仰视来,又带着满满的感动走,下一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