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境界

分类: 心灵之约 |
一个智者说,人生有四种境界,当你有了这四种境界,你的人生便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第一种境界,把自己当做别人。这是一种“忘我”之境。忘掉自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行事。想别人的需求,想别人的感受。人是群居动物,总是要和身边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拿别人当镜子,可以真正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也有很多原来自己所讨厌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修炼自己。
第二种境界,是把别人当做自己,这是一种“慈悲”之境。在城市的街头,你总会看到为生活奔波的人们,他们的不易也常常能勾起我们的怜悯之情,也因此我们会常常投去关切的目光,甚至于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予他们一点点的帮助。当我们能用同理之心站在别人角度去想的时候,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就会是和谐的,愉悦的。倾听、理解,换位思考,换来的必定是真诚、是信任。作为老师,应该把别人家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呵护教育,爱人者人皆爱之。付出了,换回来的就是快乐和幸福。
第三种境界,是把别人当做别人。这是一种“智慧”之境。他人永远是他人,有着他自己的行为习惯,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不要总想着去拿自己的标准去改变他人,他人也是不好改变的,当我们改变不了他人的时候,我们就去适应他人,适应这个环境。要允许他人发声,只有发声,你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孩子当做孩子,既然是孩子,就有他自己的天性,就有着不同的个性。我们眼前看到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承认了的不同,承认了差异,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去做好教育。
第四个境界,是把自己当做自己,这是一种“自在”之境。不为外物所累,不在喧嚣中而迷失自己,给自己留下一个安静的空间。闲暇的时候,在自己的空间里观日出日落,看云卷云飞,人生的惬意也就在于此。对教育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着自己的教育个性,有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有独特的思想,有自己的坚持,才是真实的自己。
“境界”就是一种修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格局。格局哪里来?慢慢修行即可得。
前一篇:今日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