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米兰
米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1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帽”让学生变得有智慧

(2022-12-11 21:45:09)
分类: 教育点滴
“思维帽”让学生变得有智慧

叶老先生曾说:“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程设计中,我们更多的是将阅读和表达作为了主要内容,而思维则隐身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常常感受不到它的力度。而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具有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2022年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就对接“思维能力”这个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一课就是一个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典范课例。
学校教师团队每周都有“走进名师”的课例学习,本周走进了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一课,这是一篇经典老课,由之前了解人物形象到现在了解人物的思维方式,薛老师把线性的课文内容,用块状的“四顶帽子”呈现出来,以此达到让学生了解思维方式,并能够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目标。
一、精准育人,提升思维能力
   没有说薛老师是在精准“教学”,是因为整节课他不只是在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的品质,当一节课是在教思想、教品质的时候,那这节课就由“教书”上升到了“育人”的高度 。
本节课薛老师的目标就是教“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整节课他就是围绕这一个目标精准发力。通过“四顶帽子”把思维的过程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白帽子”就是让我们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通过深思“找原因”,知道“事情往往没有你想的那么差。”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就会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
“黄帽子”是让我们遇到问题要理性面对,通过比较“找优势”,知道“对胜利要永远抱有希望”,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绿帽子”是让我们遇到问题要勇于解决,通过推理“找办法”,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
“黑帽子”是让我们在想到办法后,还要通过质疑“找漏洞”,知道“困难想得越多,成功的把握就越大。”在诸多观点中判断,就会有“居山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薛老师有序有阶,同时又一以贯通的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二、细处品味,回归语文本质
语文课有着语文课的特点,所有目标的达成均应该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进行。薛老师在给孩子们这“思维帽”的时候,是紧紧抓住课文中关键的文字品味探究的。先是通过通读全文,理出两次赛马的过程,学生不读书怎么能说得出呢?然后通过学生练说两次赛马内容,引出“孙膑怎么会想出这个绝妙的计策?”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课文的关键处去学智慧。
从“大家的马脚力都相差不多”中“相差不多”中学生发现双方每个等级的马就是相差那么一点点。从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去想象他想出的办法,并练习把他内心所想用上相关关联词表达出来……
   从语言文字中来,再到语言文字中去,薛老师带孩子们在文字中穿行,从而提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看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看学生思维的含量和品质,不能够只停留在浅表思维、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我们要改变学生被动提问,被动思考,目光短视,缺乏思维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满足于老师所给答案的现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就是要让学生在文字中游走经历,透过表象看真相,从而锤炼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批判性。

老师们的感悟:
我曾经也讲过这篇课文,因此听薛老师的课时候更加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就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对比两次比赛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孙膑的聪明机智、足智多谋,让学生学习他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我的教学中没有教学生该如何去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思考问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接“思维能力”这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因而要注重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我只是为了教而教,脱离了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薛老师在讲授孙膑出谋划策这部分时,没有让学生直接说从中体会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而是让学生去找孙膑的思维帽,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无形中学生已经学到了孙膑的聪明才智。学生怎能没有收获?学习了孙膑的思维帽后,薛老师在此基础上又扩展延伸,要对成功的事件存有批判精神,老师拿出一顶黑帽子,让孩子们找漏洞。“孙膑固然聪明,你会比他更聪明”。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孙膑的策略的对策,见招拆招,孩子们就成了比孙膑更聪明的人了。这真的是巧妙地设计,薛老师的课堂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让我们从中反思自己,汲取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素养,在教育的道路上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曹梦佳老师

课堂尾声,薛老师推荐学生阅读《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读懂孙膑的计谋。他给学生布置了第三个任务,让学生当军师,画出田忌带兵围魏救赵的线路图,借助“思维帽”,巧用关联词将田忌围魏救赵的优势,破敌妙计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样,将习得的方法进行运用,持续拓展思维的广度,真正将“一课一得”落到实处。这样,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广度,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延伸到课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揭示了“思”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深度阅读的课堂,思考无疑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向名家学习,把握单元要素,创建思维场,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语言与思维共生长,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杜彩萍老师

由薛老师这节课想到刚刚讲过的《父亲、树木和鸟》这一课,课后习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观点展开论述,授课时就遇到了难题。三年级学生的语言逻辑是浅层化的,对于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更高的逻辑思维水平,所以课堂上仅仅也只能通过原文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可以给孩子们建立支架,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思维冲突中实现交流互动。这样孩子们应该能更好的从文本中获得关键信息,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论述,完成从文本到思维,再到语言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从而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孙均南老师

如何让思维的过程看得见?思维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真正全身心参与并体悟出来的。只有引导他们将思维走向纵深,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田忌经常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借助于课后习题调动学生参与到“如何赢得这场比赛”的讨论中,可以借用思维导图、为马标注序号设计赛事等形式进行小组活动,在讨论中必定会有智慧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捋清出场顺序,还要关注比赛的规则与前提,引导学生分析“比赛要获胜,如何确保万无一失?”这样分析、概括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发展与延伸。这样的课堂,具体实施时肯定会有很多不足:如何确保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的思维都动起来?注重思维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呈现,教师的适时引领与对课堂的把控,都需要很高的功底。
——王莹莹老师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以及孙膑的计策理解起来是没有难度的,难得是还原孙膑的思考过程。聪明的人靠的是灵活的大脑,所以薛老师就以“思维帽”来形象直观地还原过程,又用关联词的表述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孙膑思考的过程。如果让我上的话,我可能会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问学生孙膑看了第一次失败的比赛后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的想如果没有好的引导的话,学生可能想不出来或者是天马行空的想,而用上关联词就不一样了,可以有逻辑地去表达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思维逻辑正是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成年人的解决思路。面对学生时,就是让他们通过发现、思考、推断来学习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会思维的习惯,提升思维的品质。
——桂娟老师


薛老师这节课从确定学习主题,提炼核心观念,选择文本,再到设计任务,体现语文课程的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阅读兴趣,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每个孩子都能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发现生活中的无限奥妙,这正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意义所在。
回望之前的教学设计,很少提及抽象逻辑思维,在提及后往往也是一笔带过,这让学生成为单纯的传承知识而疏远逻辑思维探究。在日常教学中也能发现,很多学生遇到思辨性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愿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可见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表达迫在眉睫。因此,我以后可以借助思维单元、文章,将思维过程充分展开,配以具体的步骤、合理的分合安排、科学的实践管理,落实学习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卞旭老师

通过课堂上的“孙膑思维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只有在课堂上多次而有效地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让学生成为有见识的阅读者和负责的表达者。让我们明白学习任务设计不仅要有趣还要有思辨性,以问题和结果导入,以理性思维导航。“知”是提升思辨质量的基础,学生只有准确理解文本,才能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评判。在课堂中第一步必须让学生熟读文本,教师更要从宏观把握作品,抓主线和核心问题,为学生设置有趣有智的情境任务,做到理性思辨和感悟人生的统一。
——聪杰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