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网师《发展心理学》过关作业

(2022-06-19 17:41:59)
分类: 教育点滴
【新网师第八次作业·《发展心理学》课程】
一路学习  一路收获
      提交人:  212613彭红    
 
研究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人这一辈子都在“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被教育的儿童,选择《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儿童。这一学期,虽然工作忙忙碌碌,但还是坚持看完了林崇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同时也阅读了彼得 布朗编著的《天性 认知》以及《儿童行为心理学》和《儿童沟通心理学》。虽说没有达到“啃读”的程度,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同时听完丁教授的八次课程,一路下来也是颇有收获的。
一、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心态的转变
心理学实验中常常用这样的术语——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一般是起始变量、刺激变量,常常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起因。因变量则是因为其他变量的刺激和诱导才发生变化的变量。缺少自我反思意识的人往往是“因变量”,总指望用别人的改变来改变现实,而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成为主动的“自变量”。 
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常常看到的很多都是自己心中觉得不满意的事。比如总觉得他人做事马虎不细致,总觉得他人没有把工作当事业去做,总觉得他人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总想改变别人,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他人身上,也因此在工作中会时常有失望和失落。通过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自己也在不断反思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有着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对工作的认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会让每个个体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作为旁人,我们应该接纳每一个不同的人,允许他们出错,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包容他们在发展中的“停滞感”,不能强加,只能是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建议,同时多关注,多给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能增加“关怀的品质”。当一个人有了成功的体验,有了自我成长的满足,有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也就自然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从而在工作中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
当“我”能作为第三者360度地审视自己时,人就有了在思维中反观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反思意识。有这个本事的人可以不用别人告知,自己就知道错在哪儿了,然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来改善。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难做到360度地反观审视自我,但我们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努力进行自我反思,修炼自己接纳他人的本领。
二、通过学习,促进教育方法的转变
小学阶段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他们独立性和批判性的不断增加,他们从对父母、教师的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评性的怀疑和思考,所以在不同阶段与成人关系的亲密性、反应性和冲突性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时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低年级段的儿童,主要是创设一个亲密的如家人之间的关系,让儿童感受到老师像家人一样,这样可以给他带来安全感,在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环境里,他便能够轻松主动地接受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教师要创设的是朋友般的关系,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强制。
    记得一节体育课上,五年级的一个男孩因调皮,被体育老师踢了两脚,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孩子跟老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还有一次放学的路队上,看到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在和老师争吵,意思是老师不公平,只批评他一个人了,感到委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遇事不愿意沉默,反抗性特别强。在遇到孩子情绪特别激烈时,教师应该静下心里,不能和孩子对着干。当时看到孩子们出现的这种情况时,我也及时和相关老师进行了沟通,让他们转变观念,尝试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同时我也直接和那个体育课上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进行了交流。
    我首先给孩子讲了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必须要了解的“情绪管理”,告诉学生情绪管理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是从“无意识的压抑或发泄”到“有意识的宣泄与表达”再到“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让学生判断自己目前属于什么样的一个层次的情绪管理阶段。然后和他一起探讨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深吸几口气平复心情——找老师说明情况——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让他明白用不理智方法想去打败问题,结果会被问题打败。接着和孩子聊聊家庭,聊聊老师,让他知道父母和老师对他的期待。一次朋友般的交流,让孩子认识到了凡事都要客观公正看待,要有感恩心,包容心,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最后孩子跟我说:昨天翻篇了,这件事也翻篇了,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强大强大!
    教育方法的转变,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三、通过学习,促进教育理念的提升
通过《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更深刻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慧,有人语言表达能力出众,有人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人有运动天赋,有人音乐智力超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顺应学生兴趣和天赋,才能真正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人才。
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我们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儿童,那就违反了教育规律,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成绩极差的孩子,他也值得尊重,因为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往往为追求完成教材任务,而忽视儿童的不同个性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孩子,从课堂发言,到作业布置;从参与活动,到评价方法,分层教育很重要。
作为学校,要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要以学生差异特点为导向,不断引导老师和家长从独特性、差异性上探寻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评价的方法和路径。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虽说这句话有点夸张,但对教育者来说,却应该当做座右铭。教育需要责任,需要担当,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允许我们随性而为,必须按教育规律做事,必须按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因此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一期的课程虽然结束,但学习永无止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