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里功夫那些事——蔡李佛拳(二)

标签:
娱乐蔡李佛金童林蛟杨盼盼 |
分类: 功夫片的那些事 |
http://s6/mw690/001nnTAfzy6YxkjJRadd5&690
师徒创拳
蔡李佛拳是在蔡家、李家、佛家三大拳种基础上创新改造而成,前两者主要是陈享的贡献,张炎则融入了后者。那么,张炎的佛家拳功夫是怎样得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结合电影《鸿盛蔡李佛》的故事加以介绍。
鸿胜离开陈家祠堂,按照师傅陈享的指示,去广西的八排山去找师伯青草和尚。
八排山山高林密,鸿胜不知路径,便向路边的一个老人打听。老人很古怪,说话也不中听。鸿胜回了几句,老人大怒,冲上来挥拳就打。鸿胜也不示弱,施展四字拳回手反击。他本来以为对方人老力衰不堪一击,孰料自己根本不是人家对手,几个照面就被打得找不着北。这时,老人停下手来问:“你的功夫是不是跟陈享学的?”
陈享为躲避清廷南霸的追杀而隐姓埋名,鸿胜在外绝不敢提他的行踪,这时听老人直接问起,他当然不肯承认。老人笑了,随即摘下了头上的斗笠,露出精光的头颅。
从此,鸿胜就在八排山上接受青草和尚的训练,遭受了比《醉拳》里的少年黄飞鸿更多的折磨。
其实,电影里展示的那些练功之法,纯粹是为了制造吸引观众的噱头而设计,要是练蔡李佛必须这样,它早就失传了。实实在在表现蔡李佛拳练功之法的场景,是影片开头的打木人桩。
蔡李佛拳的练功程序一般为:入门先练“扯拳”、坐桩(扎马步),然后开拳学套路,进而学拆法(散手对打),最后练打沙包和木人桩。
http://s7/mw690/001nnTAfzy6YxknvyWGf6&690
打木人桩即以简易木制机械人作为假想对象做对抗练习。南拳中不少拳派中都有木人桩,但蔡李佛拳有自己的特点,种类也最丰富,其中包括木人桩、木马桩、沙包桩、棍桩、秤桩和三星桩等。熟练此功,对于练就坚硬的手桥和腿部,掌握各种攻防招式,形成应对攻防的条件反射,均有极其重要而显著的功效。广东武术名 家马志斌先生说,“它是优于中华武术其它门派与世界各国拳术训练的秘要手段”。
影片《鸿胜蔡李佛》一开始,饰演青草和尚的陈少鹏和饰演陈享的老牌功夫演员林蛟,即为我们表演了一段打木人桩。他们打的是两尊巨大的特制木人桩,一尊是秤桩,一尊是三星桩。秤桩是一根粗大木柱上置有两根横杆,头顶上的可以转动,腰间的两端各挂一个沙包;三星桩是在木桩上端伸出一根短臂,中端则有两支短臂。木柱代表人的躯干,上面“要害”部位捆有沙包。练习者要用手法隔挡或避开代表对方手足的横杆和短臂,将打击施加于沙包上。
据说过去的练家子遇到一起论及功夫高低时,都爱问一句话——埋过桩未?也就是练过打桩吗?要是回答练过,对方会高看一眼;说没练过,对不起,别怪人家瞧不起。
老青草用古怪残忍的手段将鸿胜的武功基础进一步扎牢,然后开始正式教授他佛家八掌。
http://s5/bmiddle/001nnTAfzy6YxkTomkkb4&690
依外行的眼光来看,所谓的“佛家八掌”有点北派拳法的意思,舒展活跃多腿功,还有一些翻腾跳跃的动作。事实上,蔡李佛拳本身就是兼收并蓄交流融汇的产物,它的风格是松肩活腰、长桥大马,此外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南拳北腿”——手法、拳法是典型南派,下盘却多带有北派特点的腿法,像连环腿、旋风脚、摆莲腿一类。
鸿胜学成之后,青草要他返回广东,去佛山将自己珍藏的反清名册交给接头人。
以青草和尚那么高的功夫,多年来一直未曾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非要等教出鸿胜这样一个徒弟才托付重任,实在令人费解。
影片中禁不起推敲的地方很多,这之后更乏善可陈,只有一场功夫表演值得一说。
鸿胜下山后,经朋友资助,在佛山开办了武馆,取名叫“鸿胜馆”。武馆开张这天,四方人士都来道贺,鸿胜则组织自己的弟子舞狮采青酬谢大伙。
http://s16/mw690/001nnTAfzy6Yxl0ZN6fff&690
扮演鸿胜的金童在这里表演了一出高难杂技。他们的采青不在平地上进行,也不借助器材登高,而是由六名棒小伙分两组“叠罗汉”相对而立,金童爬上最高一层,用手中的长棍和自己的身体在两组人之间搭成桥梁,让扮演歌女红玉的女武星杨盼盼和另一个男演员在上面舞起南狮。这一设计对演员的功夫要求极高,没有过硬的腰马根本无法尝试。金童完成了这一令人咂舌的演出,既无威亚也无替身,实在令人咂舌。金童是香港电影界里有真功夫的演员和武术指导,在这部情节老套的影片里,没有他的演出,观赏性几乎无从谈起。
影片最后,一直不懈追捕陈享和青草的南霸出场,其作用自然是检验鸿胜的武功成就,反衬蔡李佛拳的高超凌厉,饰演者高飞在功夫片里大多是这样的角色。最终,南霸被鸿胜用“连环阴阳插”击毙。
从电影的情节来看,蔡李佛拳的“鸿胜馆”只存在了很短时间——刚举行完成立典礼馆主就跑了,而且以后再不可能回来。
http://s14/mw690/001nnTAfzy6Yxl8ENaZ4d&690
真实的情况是,张炎从青草和尚处学成后返回师门,与陈享一道将蔡家拳、李家拳与佛家拳三大武功加以融通改造,最终创立了“蔡李佛拳”。
陈享设立武馆,名“雄胜”,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打出蔡李佛拳的旗号,广纳门徒,后来又走出新会,将分馆设到了广州、南海、香山、番禺、东莞、肇庆等地,极盛时期曾达到数万人的规模。蔡李佛拳因此而发展迅猛,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五大南拳的地位,而成为岭南武术大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陈享六十九岁去世,馆务由得意弟子张炎继承。几年后,张炎另立门户,到佛山开设了“鸿胜馆”,继续发扬蔡李佛拳。这是人们日后都称张炎为张鸿胜的主要原因。
鸿胜馆成立几年后,馆主张炎病逝,年仅三十五岁。他的传人延绵不绝,其中徒孙谭三尤其擅长张炎的“连环阴阳插”,离开师门后在广州开设了“北胜馆”。从此,蔡李佛拳便有了“雄胜”、“鸿胜”和“北胜”三大系列。
蔡李佛门人多爱国正义之士,曾积极参与孙中山发起的革命活动和后来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