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里功夫那些事——洪拳(三)

标签:
娱乐洪拳 |
分类: 功夫片的那些事 |
http://s6/mw690/001nnTAfzy6Yx77LJvDb5&690
洪拳综述
刘家良十分欣赏戚冠军,因为他与自己师出同门,洪拳功夫确实好。
戚冠军曾与傅声、陈观泰一道在一部介绍洪拳的短纪录片中显露身手。他表演的是“十形拳”;傅声表演“虎鹤双形拳”;陈观泰表演“工字伏虎拳”,都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武术套路。
前面说过,虎鹤双形拳是洪拳的“三宝”之一。在五形拳中有虎形与鹤形,其中虎形拳练骨,风格刚猛;鹤形拳练精,讲究轻灵。历来就有“虎鹤合一,天下无敌”的说法。虎鹤双形拳将这两种拳法巧妙结合融会贯通,各取所长,无论实用与表演都较原型有了很大改进,被称作是洪拳体系中的高级套路。
传说工字伏虎拳是洪熙官改少林十八罗汉伏虎拳而成,行拳路线呈工字形,因而得名。演练该拳要突出一个“威”字,要求沉肩展背、劲贯骨髓,以身调气、以气催力,正所谓“气吼山河动,举步风云起”,要打出威武雄壮,刚劲猛烈的气势来。
工字伏虎拳又被称作是洪拳中的母形拳,因为练习它可以在桥手、桥马以及内功方面打下根基,为学习其他套路奠定基础。洪拳“三宝”中,习工字伏虎拳可强根本,练虎鹤双形拳可扬威武,打铁线拳则可以锻炼运气调息充实内功。三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相传铁线拳是洪熙官得自南少林寺的秘传武功,特色在于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以套路形式实践“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要诀,是洪拳中的内功拳术。同时,它也是一种短桥窄马的近战武技,非常适用于贴身肉搏。
通过《洪熙官》、《洪拳小子》、《陆阿彩与黄飞鸿》等一批刘家良担任武术指导或导演的功夫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洪拳的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http://s15/mw690/001nnTAfzy6Yx7fVoE69e&690
一、刚猛遒劲,粗放沉雄。
这是就洪拳演练与应用的整体风格而言,具体的表现与其它特点相生相伴。
二、硬桥硬马,远近皆宜。
http://s12/mw690/001nnTAfzy6Yx7ObZ7Z0b&690
这是就洪拳实战技击的特点而言。洪拳不是花架子,刚猛沉雄不仅表现在演练上,在真杀实战中也同样充分体现,具体地说就是“硬桥硬马”。岭南多山多水,不像北方那样开阔空旷,因此不方便闪展腾挪、蹿纵跳跃,而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宜。同时,空间的狭窄逼促,也限制了腿的使用,使上肢的功夫成为首选。这样一来,实战中下盘的稳固和手臂的强硬以及手法的多变就成为制胜之道,所谓“硬桥硬马”就是这个意思。
电影里戚冠军的表演在这方面较为突出,他身材高大,肌肉发达,两臂尤其强健,与人交手多采取强拦巧打的桥手功夫加长手短拳,下盘则少有移动,以四平大马站定,不时变换步桩以带动腰部的发力,或闪避对手的攻击。
由于岭南人中像戚冠军似的大汉不多,所以,洪拳并非一味地强调顽强阻击全面突破,有时也要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遇到弱小就给他来个长桥大马,气势如虹;遇到强大就采取短桥窄马,贴身近打;遇到实力相当的则长短结合,以巧打拙,以快打慢,以多打少,以柔克刚或以刚制柔。所谓的“以多打少”,不是人多打人少,而是凭借洪拳中丰富的手法拳法,打对手的单一呆板。
http://s14/mw690/001nnTAfzy6Yx7zHCSF0d&690
三、
这是就洪拳内功修炼的方法而言。我们在电影上看到过这样的情形,洪拳习练者赤裸着坚实的上身,两只粗壮的手臂上各套着一摞沉重的铁环,一下又一下地做着单标指、双标指和十二桥中的手桥动作。我们一般会以为他是在磨练筋骨,增强气力,就好像今天的人在练哑铃操一样。其实并不尽然。我们前面提到过洪拳特殊的节奏,那种徐疾相间中的“慢拍”,就在做这样的锻炼时表现出来。这是在进行五脏六腑的调息锻炼,是在“外练筋骨皮”的同时,内练一口气。
洪拳很注重内功的培养,像十二桥手诀配十二桥心诀,对于心诀的掌握就是一种内功训练。五形拳中每一形都有练气的讲究,譬如虎、豹属刚,要求气息强烈;蛇拳偏柔,要气沉而平顺;鹤形走巧练精,则需气提步轻,劲脆神清------这些都是内在的东西,非常气苦练不为功,只有在刘家良这等高手的表演中才能够看到。
中国功夫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力”,这种内功心法,在不同的拳种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洪拳为代表的南拳体系,多是以发声伴随发力,好像是“以声催力”。而当我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去体会,会发觉发声也是运气的一种方式,说到底还是“以气催力”。有行家分析,南拳的发声是出于“以小力斗大力”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种特点。
由于功夫电影起源于香港,首先表现的是南拳,所以把“以声催力”的特点也带上了银幕。呐喊声的确很能烘托气氛,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以至于后来其它拳种再上银幕时也争相效仿。大导演李翰祥曾嘲笑这种现象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http://s4/mw690/001nnTAfzy6Yx7JQKWv73&690
四、师法自然,象形取意。
这是就洪拳的外在形态与内里神韵的关系而言。大家可能注意到,洪拳三宝中的两宝都与动物有关,五形拳和十形拳就更别说了,干脆就用动物的名称命名。这也是南派拳种的一大特点——仿生象形,体现了岭南人民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与我们熟知的某些象形拳不同的是,洪拳的象形不求形似但求神韵,不唯外表只取意韵,有形达意即可,不必惟妙惟肖。譬如在五形拳中,只强调模仿虎豹刚猛的搏斗气质、灵鹤的轻巧机敏、蛇的缠绵诡异、龙的刚柔写意。同时也向这些动物学习于己有用的行为方式,和捕食用的凌厉招法。用个不大合适的比喻:某些象形拳像工笔彩绘,洪拳像写意山水;或云前者是古典主义,后者是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