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616726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张炜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0
博客访问:
5,808
关注人气:
6,039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科举丑态
(2011-07-04 16:56:48)
标签:
张炜
科举
对联
文化
分类:
张炜之说文解字
高招正在紧张进行,考生们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归宿”,其实,能否被自己向往的大学录取,取决于自己平时的学习、考试时的发挥以及志愿的填报。而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时期,有时,影响考生人生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贿赂考官,对此,文人们留下了绝妙对联,揭露科举丑态。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起一幅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是位盲人;赵子龙是三国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用典故,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二人“有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于是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姜”,跟借为水果的“李”,含沙射影,语意双关,令人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一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欺天!
这幅对联巧妙地把“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雍正十三年顺天乡试,正副主考为王部侍郎顾镇和学士戴瀚。有个叫许秉智的秀才用人情和贿赂手段打通关节,得中解元,引起人们的愤慨。有一才子听说了这事后,特撰一联以讥讽。联曰: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直隶乐亭县有宋、刘二姓,骄奢淫逸。科举时代,二姓或贿买官吏,或雇用枪手,盗取功名。某年县试,知县张某得了刘家的贿赂,刘姓子弟尽皆名列榜首。到了府考之时,太守管某又受到宋姓的贿赂,因而宋姓子弟又都名列前茅。众人知情,大为不平,有人作联以嘲之曰:
头场刘,二场宋,宋进去,刘出来,彼此同乐;
知府管,知县张,张得开,管不住,上下皆松。
此联借用谐音法与借意法,巧妙双关,形象地讽刺了科举的腐败。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钻营。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联把老、考嵌在联中,颇含讽刺之意。王耿直听出主考官的意思,沉思片刻,从容答道: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王耿直巧用拆字,通过下联将科举中徇私舞弊,专搞人情关系的丑恶行为作了充分的揭露。(张炜)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写在婚礼前
后一篇:
古代女子对丈夫的八个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