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何要贴春联
过年时,人们习惯在大门上贴起崭新的春联,以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那么,过年贴春联的习俗究竟是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一个神话说起。
神话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清《燕京时岁记》: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太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他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据传,朱元璋微服出城,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亲自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皇帝提倡,坊间自然效仿,于是,春联便流传开了。直到今天,过年时,家家户户以及机关单位等大门都要贴上春联,以表达人们欢度新春及来年美好生活的愿望。(张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