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食”一词的真实来源

(2009-07-22 11:27:43)
标签:

张炜

日食

十月之交

蚀月

文化

分类: 张炜之说文解字

“日食”一词的真实来源

7月22日将发生一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您可知道,“日食”一词源于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此后2000多年间,历代文人墨客在诗词文章中多次写到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

我国日食观测历史源远流长。据说早在距今近4000年的夏朝仲康时期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但最早的“日食”一词则见于《诗经》中的《十月之交》。这首262个字的诗开篇八句写道:“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是,进入十月,在辛卯这一天发生了日食,这很不好。过去发生过月食,今天又发生日食,天下的老百姓真是可怜啊。据学者考证,这首诗作于周幽王元年。虽然古人尚无法科学解释日食现象,把其作为一种不祥之兆,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还是准确的。据现代天文学家推算,这首诗所写的日子里确实发生过日食。

    我国历代诗歌中有不少咏日食、月食的作品。例如唐代诗人孟迟在《发蕙风馆遇阴不见九华山有作》中写道:“譬如天之有日蚀,使我昏沉犹不明。人家敲镜救不得,光阴却属贪狼星。”另一位唐代诗人卢仝的《月蚀诗》中,有“望日蚀月月光灭,朔月掩日日光缺”的句子。宋代文人姚勉有一首题为《日食罪言》的长诗,详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一次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其中有“儿童忽走报,日壁无全规。仓忙出仰视,如月初蛾眉。金乌失焰彩,玉象潜光辉。苍天玳瑁色,列宿争依稀”之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推荐阅读:     “五福临门”的五福指什么?    古典文学中怎样写“反诗”

“红杏出墙”与“绿帽子”来历  新娘子为何要蒙“红盖头”?    “孺子牛”到底是什么牛?

“  拍马屁”与“下马威”的来历为何称办事粗枝大叶为“马虎”? 恶奴才为何被称为“狗腿子”? 

“三姑六婆”究竟指什么?     “男女性事”的20个别称         “五花八门”究竟指什么?    

古人对太监的二十个不同称谓   “老公”的原意竟然是太监?      古人对媒人的七个有趣称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