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忧公主》下卷  第三章 大婚之变  故事梗概续二

(2007-11-23 15:25:04)
标签:

文学/原创

解忧公主

下卷第三章

大婚之变

分类: 小说、剧本连载
《解忧公主》下卷 <wbr> <wbr>第三章 <wbr>大婚之变 <wbr> <wbr>故事梗概续二《解忧公主》下卷 <wbr> <wbr>第三章 <wbr>大婚之变 <wbr> <wbr>故事梗概续二《解忧公主》下卷 <wbr> <wbr>第三章 <wbr>大婚之变 <wbr> <wbr>故事梗概续二《解忧公主》下卷 <wbr> <wbr>第三章 <wbr>大婚之变 <wbr> <wbr>故事梗概续二《解忧公主》下卷 <wbr> <wbr>第三章 <wbr>大婚之变 <wbr> <wbr>故事梗概续二 《解忧公主》下卷  第三章 大婚之变  故事梗概续二
 

4、晴天霹雳

要点:

 

1.蒲桃深情:冬去春来,转眼已过三年。苏武因在北海牧羊留下寒疾,如今年事已高,两腿走动十分吃力,汉宣帝特许苏武只需每月初一、十五两次上朝,并可乘车上朝,常惠奉命代理典属国令之职。素光和相夫前来给苏武请安,素光一边帮冯嫽为苏武按摩,一边询问冯嫽:“为何还不把相夫姐姐接回乌孙呢?我也很想爸爸妈妈,想念哥哥们,大哥早就盼着相夫姐姐快点出嫁吧?你们咋就一点不着急呢?”冯嫽逗她说:“让相夫姐姐和爸爸妈妈多呆两年不好吗?出嫁后就很难再回来了,再说她还是个孩子呢。”

 

上林苑蒲桃宫:萧望之聘请东海兰陵名儒、太子少傅疏广和他的同乡同学白奇博士为乌孙人讲授《诗经》、《礼经》。五年间,乌孙使团成员和同吃同宿的汉族官吏友谊加深,掀起互帮互学热潮。乌孙人知道匈奴、汉人都是炎黄子孙非常高兴,背诵《诗经》的劲头十足。若呼堂背诵《采薇》时漏句而成:“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靡使归聘。”大家哄笑之余,引来乌孙人浓重的思乡情绪。

 

2.节外生枝:相夫公主将要出嫁了,乌孙使团即将启程了。常惠在苏武府上举行饯别家宴,气氛十分低沉。苏武受封祭酒尊号,位居博士之首,眼见得不久人世。大家都为苏武的病情加重和他一生的磨难感慨不已。杨恽前来告知相夫公主出嫁之事又要耽搁了。只因西羌人在匈奴的策动下叛乱,河西兰州一带交通阻断。汉朝派出右将军赵充国前往平叛。乌孙人的心被平羌之战揪住,战事旷日持久。

 

匈奴要想联合西羌人不是一两代人干的事。在解忧公主少年时代,就发生过西羌人十万人叛乱,并和匈奴人相互勾结攻打汉朝边郡的事件,被汉朝发兵征讨平息。汉武帝晚年的征和五年{90},西羌人的先零部落就曾和匈奴人互通使节,匈奴派人到小月氏,煽动西羌人各部落说:汉朝赫赫有名的李广利将军已经率领十万人马投降了匈奴,你们以前被汉朝驱赶服役,痛苦不堪,张掖、酒泉本来就是我们匈奴人居住的地方,那里水草丰美,我们可以联合起来,打败汉朝,共同占有那里。汉昭帝时期武都郡的氐人反叛,又被汉将赵充国领兵征讨平息。  赵充国对西羌人比较了解,早就提示过汉宣帝西羌人和匈奴人勾结、反对汉朝的阴谋活动。

 

元康年间,匈奴听说乌桓替汉朝保卫边疆,就不断派出间谍到西域的尉犁国{新疆巴州尉犁县}、危须国{新疆和硕县到乌什塔拉一带}等国大肆活动,答应送给他们一些美女和部落牧民以及贵重貂裘,企图离间这些国家和汉朝的关系,阻绝汉朝通往西域的南线通道,这一阴谋在西域诸国的抵制下没能得逞。元康三年[前63],西羌200多名首领消除旧仇,交换人质,订立盟约,并向匈奴借兵,企图攻打鄯善、敦煌,断绝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通。两年后,派往西羌巡视安抚的汉朝特使义渠安国屠杀了羌人30多个首领,又派兵袭杀羌人部落1000余人,从而引起羌人怨恨反叛,不久,许多原来归顺汉朝的羌人部落率兵进犯边疆,攻城掠池,射杀官吏,伏击汉朝驻兵,汉朝损失惨重,局面失控。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自荐挂帅出征。赵充国到达西羌边境后按兵不动,稳扎稳打。他想分化瓦解羌人各部落,受到不少朝中大臣的非议,汉宣帝也是心急如焚,多次增兵、屡下诏令,催促赶快结束战事。不久,汉宣帝又封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领兵开赴前线助战。相夫公主因平羌之战经久不歇不能启程几次与冯刚发生口角,冯刚耐心解释,并述说天子和公卿们为辛武贤将军和赵充国的分别上书激烈争辩的情由。冯嫽劝解之余,禁不住牵肠挂肚,忧心忡忡。

 

3.赤谷惊雷:从元康二年到神爵二年这五年间,年富力强的翁归靡却因思念汉家公主和内忧外患一病不起,旧伤复发。在这整整五年的岁月里,尤其是在翁归靡心力交瘁,生命垂危的日子里,解忧公主忙里忙外跑断腿,病榻前给心爱的丈夫喂食进水时直落眼泪。迎亲的使团杳无音讯,眼见得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心急如焚,几次晕倒。这五年间,须卜兰和泥靡忙的不可开交,乌汉再度和亲令她们寝食不安,去娘家搬兵再无可能,随即借口去匈奴接须卜格公主回国为由,兰贝尔前往匈奴王廷;匈奴王廷:右贤王不顾单于阻止,派出几批特使前往尉犁、危须等国活动,并企图与西羌人联络互动。兰贝尔带回左大且渠的密令,须卜兰和泥靡加紧四处活动。赤谷城谣言四起,“西羌叛乱反汉了!乌汉和亲的大婚取消了!汉匈马上就要和亲了!乌孙与汉朝的和亲泡汤了!”

 

翁归靡一病不起,日渐消瘦。须卜兰自请护理肥王被解忧阻止,坚持亲自护理,直到最后几天自己病倒,还派万年的未婚妻乌拉尕幕不时前往探望翁归靡病情。乌孙长老在须卜兰的煽动下走马灯似的轮番探望,兰贝尔和黎木居的小妾芭米拉兄妹二人,搀扶年迈八旬的卡以南探望大王,请来乌孙最有名气的巫师为大王驱魔祛病。翁归靡吃了巫师的神灵药丸,眼见神清气旺,说是梦见相夫公主在五月初五离京启程,梦见相夫公主在辇车里向她招手呢,说得神乎其神,定要出城迎接。解忧听说后派乌兰尕幕带人前去拦阻,翁归靡兴奋不已,执意上马出宫,直奔城东南山口。下山时马失前蹄,坠马后不省人事,回宫当日与世长辞。同年五月,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再派题王都犁胡次到长安请求与汉朝和亲,题王还没有回去,单于就吐血而死。右贤王和颛渠阏氏合谋发动政变,扶立右贤王即位单于。

 

4.少主回京:神爵二年[60]五月,汉朝平羌大军凯旋归来,常惠奉命为正使护送相夫公主出嫁乌孙,随同赵充国出征的甘延寿、陈汤马不停蹄的与副使中郎将张遵随同常惠一起上路。朝廷百官徒步送行至横门外,太常府在城门外举行了祭祀路神、设宴饯行的祖道仪式。相夫公主与父母亲友洒泪而别。一路平安抵达敦煌,冯嫽心里久悬的石头方才落地。临行前,冯嫽派出快马信使回国报信,期待大王早日康复,顺利举行完婚大典。玉门关外:乌孙信使飞马疾驰而来,哭诉报称翁归靡意外猝死,国内一片混乱,泥靡已在乌孙长老的拥戴下自立为王,号为狂王。顿时,迎亲使团一片哀号。冯嫽与常惠等人紧急磋商对策,一涌而来的乌孙将士闹嚷着要回国诛杀狂王;冯嫽、若呼堂费尽口舌把激愤无比的乌孙将士劝阻回去,遂由冯嫽、常惠等数十人先行回国,查明事由,力争说服乌孙长老按照乌汉两国既定的大婚约定,扶持解忧长子元贵靡即位乌孙王,张遵等人把相夫公主接回敦煌,等候佳音,同时将此对策上报汉廷。

 

长老会议:常惠责问为何擅自撕毁两国既定婚约?改立泥靡为王是何道理?唇枪舌战之下,乌孙长老欲言又止,唏嘘不已。泥靡咆哮之时,以泥靡之子细沈瘦和须卜兰女婿契莫合之子呼毒尼为首的一批年轻军官破门而入,嚣张至极,库尔察与小弟兰贝尔撕破脸面,痛斥之下,会议继续进行;乌孙长老表态模棱两可,细沈瘦拔剑威逼,库尔察厉声喝止。冯嫽安排会议延期,并安排人手调集汉朝屯田部队进驻赤古城,强化治安,同时拟写上书,禀报汉廷,等候圣上裁决。

 

未央宫清凉殿:公卿大臣争吵不休;有的主张发兵护送相夫公主出塞,完成大婚,迅即控制乌孙局面,查明翁归靡死因和毁约背景,扶持元贵靡即位;有的主张派出特使谈判,以册立泥靡王储为交换条件,换取元贵靡即位和乌孙安定,理由是王位继承是乌孙内政,汉朝不便武力干预;群臣推举新任御史大夫萧望之前往乌孙谈判,萧望之慷慨陈词,一说先前预言已经验证乌孙人不可靠,以致酿成如今两难局面;二说拥立元贵靡即位势必形成对峙,泥靡篡位有先王遗言在先,群众基础雄后,不可违逆乌孙长老的民意,最重要的是要乌孙人接受汉朝官吏辅政,在承认乌孙归属汉朝的前提下什么都可让步;三说元贵靡不得即位,出嫁公主已无意义,应当召回少主,听闻元贵靡立为王储是解忧公主哭闹吵要来的,可见他们夫妻也不和睦,时下大王病故,扶持泥靡即位方为上策。杨恽出列反驳,历数康居与乌孙的磨擦历史悠久,匈奴的颠覆活动从未放弃,解忧公主在天山南北城邦诸国威望甚高,扶持泥靡就是对解忧公主卓越功劳的否认和打击,是对乌孙内忧外患的姑息放纵,是对细君、解忧俩和亲姐妹几十年奋斗成果的断送,并自请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君长共同劝说乌孙履行既定协约;

 

天子顾虑重重,犹豫不决,再问萧望之有何高见:“召回少主利弊同在,失信于天下如何交代?有劳爱卿前往乌孙斡旋如何?”萧望之说:“常惠和冯嫽的上书可见他们已经尽了努力,仍不能奏效,常惠在乌孙的威望人皆共知,无人能及,再派人去毫无必要,难道非要把汉朝大臣的脸面丢尽吗?至于汉朝的信誉和国际影响问题,乌孙人失信负约在先,可让相夫公主借口元贵靡不得即位请求返回,那样四夷就不会认为大汉负约;若是不把少主召回,凭借武力逆势而为,只能再兴徭役,引起战乱,汉朝也会民怨再生,这才是汉朝祸乱的开端呢!至于少主的婚事大可不必费心,一个被天子赐封的公主还愁嫁不出去吗?”汉宣帝采纳萧望之的建议,诏令召回相夫公主,并将汉廷方案送往滞留敦煌的副使张遵,前往扶持泥靡执政。

 

自此之后,就是在王昭君出嫁匈奴后的十七年间,乌孙在解忧孙子雌粟靡的领导下恢复了翁归靡时期的强盛局面,汉朝也没有再与乌孙和亲。可怜的相夫公主从此郁郁寡欢,拒绝再嫁,不到二十岁就带着无言的悲哀撒手人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