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2023年度立法计划公布
(2023-06-12 00:49:31)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713
(2023年6月5日—2023年6月11日)
关键词:立法工作;立法体制;立法服务;反垄断;绿色消费;算力产业
2023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拟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抓好立法工作计划的执行将发挥重要作用。本周,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
一、法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3-6-6)
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若干省份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的通知》。(2023-6-6)
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提出,统筹组织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扎实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废旧家电回收工作。(2023-6-9)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的《临港新片区加快算力产业集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形成以智算算力为主,基础算力和超算算力协同的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总算力将超过5EFLOPS,人工智能算力占比达到80%,算力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2023-6-5)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办法》提出,中央企业应当严格规范发起设立项目基金,原则上不得发起设立财务性基金。(2023-6-9)
二、重大事件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编制的零碳电力系统、多能耦合能源系统、多源固废发电三本国际标准化白皮书。(2023-6-7)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2023-6-7)
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建立中国规制、标准,引导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2023-6-8)
专栏: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
新华社上海6月8日电(记者李延霞、桑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
当日,《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实施细则围绕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增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等具体内容共制定二十二条政策举措。
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方面,着重通过数字化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发挥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的金融基础设施功能;通过支持各类型保险、再保险机构在沪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引导全国再保险资源向上海临港国际再保险功能区集中。
在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方面,建立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数据交换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提升再保险承保能力与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
在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方面,建设再保险“国际板”,依托高透明度的场内交易设施和规则,打造对接全球风险分散的国际分入统一大市场;实现境内再保险跨境收支结算便利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缩短结算周期。
实施细则以构建面向全球的富有竞争力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为核心,通过建立中国规制、标准,引导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全球再保险产业合作,为全球风险保障和金融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助力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风险保障格局和金融合作关系。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2023-6-8)
三、精彩观点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国家主席致信祝贺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2023-6-8)
国务院领导人在辽宁调研时强调,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2023-6-9)
国家发改委:将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破除要素市场分割和多轨运行,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制度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2023-6-5)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提出将更加突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导向,更好统筹创新发展和开放安全等多元目标,更精准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更大力度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踔厉奋发,担当作为,推动反垄断和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6-8)
易纲(央行行长):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负外部性问题,降低绿色溢价。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2023-6-8)
成德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针对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需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渠道,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形成城乡劳动力和人才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做好人口发展规划,并把人口发展规划落实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之中,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和再分布的趋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更好地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2023-6-6)
陈文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养老问题的本质是财务问题。为老龄化风险提供财务保障,也为现代化产业建设提供大量长期资本。当前我国养老金和长期寿险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要大力发展养老金和长期寿险。(2023-6-10)
黄奇帆(重庆市原市长):“一带一路”推动下的陆地经济将带来四方面深层次经济价值。一是运输方式和物流路径的变化将推动贸易分销体系的重大变革。二是进一步丰富全球运输服务供给,为沿线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更加经济便捷的隐性效益。三是有助于形成陆路贸易规则和标准体系。中欧班列的开行为陆路贸易规则和标准的探索和实践提供重要的试验平台。四是更能适应各类贸易业态的创新发展。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路运输是以一条线的方式在开展贸易,沿线各站点之间都可以产生新的贸易流量。(2023-6-10)
四、最新进展
国家统计局: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3年5月下旬与5月中旬相比,9种产品价格上涨,40种下降,1种持平。(2023-6-5)
工信部: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截至2023年4月末,我国5G基站数达273.3万,5G用户数达到6.34亿,均占全球60%。(2023-6-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5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0.7%,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2023-6-5)
北京市统计局:2023年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高于上年全年2.3个百分点。(2023-6-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5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3%,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2023-6-6)
工信部:2023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软件业务收入24415亿元,同比增长13.5%;软件业利润总额2660亿元,同比增长15.1%。(2023-6-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3)》正式发布,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据初步核算,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2023-6-6)
海关总署:2023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2023-6-7)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765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283亿美元,降幅为0.88%。(2023-6-7)
文化和旅游部:自2018年以来,我国共推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99个,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未来,各地将围绕创意设计、手工艺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2023-6-7)
国家统计局: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2023-6-9)
中国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3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9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023-6-9)
水利部:2023年前5个月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1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1%。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项,落实水利建设投资6547亿元。(2023-6-9)
五、热点述评
【2023年度立法计划公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2023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明确要求,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编制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需做好与中央有关方面工作要点、计划的衔接,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维护国家安全所急的法律制度。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安排继续审议项目17件,初次审议项目18件,预备项目25件。主要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金融稳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增值税法,修改公司法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方面,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学前教育法,修改科学技术普及法、文物保护法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制定社会救助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方面,制定外国国家豁免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修改反间谍法等。
立法计划明确,要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的国家立法“直通车”作用,做好法律草案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的工作,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意见建议。要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工作计划》要求,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使立法规划编制工作更加接地气、顺民意。向各方面广泛征集立法项目,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做好科学论证评估工作。
《工作计划》的发布,对于突出立法重点,以高质量立法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健全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抓好立法工作计划的执行,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