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佐军、田惠敏: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2023-06-12 00:46:49)
分类: 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与改革同行》系列712

2023529日—202364日)

关键词:国家安全;教育强国;医保基金;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学前教育法

20235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对加强我国国家治理、保护人民安全福祉、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国办发布文件优化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工信部六方面着手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一、法规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2023-5-30

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2023-5-30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2023-6-2

二、重大事件

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2023-5-28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智库论坛在厦门召开。(2023-5-28

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在武汉召开。(2023-5-26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2023-5-29

                                                       

专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深化教育改革”予以重要定位,重点增强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2018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2019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时,重申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作出高度概括。

 

20235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国家领导人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签署大数据发展战略合作协议。(2023-5-30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2023-5-30

工信部将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等六个方面转型,加快工业绿色发展。(2023-6-1

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2023-6-2

林草碳汇创新国际论坛在京举办。(2023-6-2

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新型电力系统将加强电力供应支撑、新能源开发利用、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等四大体系建设。(2023-6-2

202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完成。(2023-6-2

三、精彩观点

孙传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和“两个联营”,着力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安全性。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第一,煤电定位由主力型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可靠选择。第二,发挥煤炭的灵活调节作用,需健全完善电力调峰价格补偿机制,提高煤电参与系统调峰的积极性。第三,综合考量煤电调峰与新能源消纳的系统性成本,优化确定经济技术最优的新能源利用指标。(2023-5-30

韩文秀(中财办副主任):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个基本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这可以看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要狠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一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二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三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四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五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2023-6-1

王一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从五方面继续推动恢复和扩大消费: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二是恢复扩大消费要以提升消费信心为重要前提;三是重点激活服务消费、居住类消费和中心城市消费;四是放松对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限制性措施;五是以改革创新激活潜在消费需求。(2023-6-2

四、最新进展                         

据商务部,2023年前4月,我国汽车出口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2023-5-28

据水利部,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首次突破万亿元。2023年国家水网建设进一步提速,一季度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98亿元,同比增长76%。(2023-5-30

据国家统计局,2023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8.8%52.9%,低于上月0.41.5个百分点。(2023-5-31

据商务部,20231-4月,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20816.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8871.3亿元,下降4.9%;进口11945.2亿元,增长22.6%;服务贸易逆差3073.9亿元。(2023-6-1

据同花顺,我国城投债融资环境整体回暖。20231月至5月,城投债共发行26719亿元,同比增长24%。(2023-6-2

五、热点述评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稳定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兴盛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2023530日,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从《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制定和实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修订出台,我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成型,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安全得到全方位加强。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出现了29次,报告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护航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当前,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此次国家安全委员会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加强国家治理、保护人民安全福祉、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