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国常会部署: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2023-04-11 13:44:20)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704
(2023年4月3日—2023年4月9日)
关键词: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全国经济普查;国家助学贷款
2023年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这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意味着我国正在加强外贸的发展,并且注重优化外贸的结构。这也表明了政府对于外贸的重视和对于外贸发展的信心,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本周,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五部门部署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并网发电。
一、法规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2023-04-07)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2023-04-07)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码头改建扩建工作,明确相关支持政策,实现改建扩建与新建同步推进、双向发力。(2023-04-07)
专栏: 五部门部署加快港口码头改扩建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快推进码头改建扩建工作,明确相关支持政策,实现改建扩建与新建同步推进、双向发力。
《通知》明确,要重点推进码头等级提升类、专业化改造及货类调整类、预留水工结构等级能力释放类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类4种类别项目。同时,鼓励港口企业更新改造集疏运系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堆场、中转仓储等配套设施,提高粮食等大宗商品中转接卸、集疏运能力;提升绿色工艺技术水平,优先采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
《通知》对码头改建扩建程序要求进行了合理优化,提出加快项目立项办理、优化工程设计审批、积极推动项目实施等3方面举措,包括加快审批、核准或备案办理,合理优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批流程,以及加快项目实施和办理竣工验收等具体举措。
《通知》还强化了码头改建扩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提出要加大用地用海保障力度、加强环评审批政策支持、加快水土保持和洪评审批政策支持、加快航评审核政策支持、加强资金保障5方面举措。
二、重大事件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4月10日至15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2023-04-03)
我国首次全球高空基准气候站观测试验启动。(2023-04-03)
贵南高铁全线接触实现贯通。(2023-04-03)
“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线轨道铺设完成。(2023-04-03)
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7日—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2023-04-04)
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双方36家企业签署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2023-04-06)
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并网发电。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固态储氢开发项目日前在广东广州、云南昆明同时实现并网发电。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并成功应用于电力系统,对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2023-04-06)
空中客车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2023-04-06)
京杭大运河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这是继2022年经补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后,京杭大运河再次全线通水,将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2023-04-06)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2023-04-07)
雄安新区内外骨干路网基本建成。(2023-04-07)
三、精彩观点
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市场机制与法治体系深度融合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为创新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法治为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机制。法治为绿色发展更好保驾护航。法治为开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法治为共享发展夯实制度保障。(2023-04-03)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路径与对策》报告认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抓好四大战略任务。一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二是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培育新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主体及组织。三是瞄准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和基础,有的放矢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产业链“补短锻长”。四是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撑,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探索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新路径。(2023-04-04)
赵福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应从四方面着力。一是高端制造业瞄准国际前沿,按照高水平的国际标准提升工业产品品质、标准。二是面向民生等领域的需求,充分发挥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三是面向未来技术变革,深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与工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竞争力。(2023-04-05)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提出,要加强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加强黄河流域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及保护性开发。打造黄河流域药膳品牌,将中医药深度融入黄河新发展格局。促进黄河流域中药材生产、中药材加工业、中医药市场服务业融合。(2023-04-06)
四、最新进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8%,比上季上升10.3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40.2%,比上季上升22.8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50.9%,高于本季10.7个百分点。(2023-04-03)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3年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5.5%,环比上升5.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累计升幅超过10个百分点。(2023-04-03)
据财政部,2023年1-2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0677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519亿元,合计12196亿元。据中泰证券统计,2023年3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8900亿元,净融资规模为5822亿元,均较去年同期上升。其中,新增专项债占当月地方债发行总量的59.5%,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2023-04-04)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至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84.4亿元,同比增长6.1%。(2023-04-04)
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约占所有贷款余额的10%;绿色债券余额也大幅增长至超2.5万亿元。(2023-04-06)
据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19.1万标箱,同比增长11.7%。截至3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运输品类已由2021年的640多种增加到940多种,辐射17个省份,通达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2023-04-07)
五、热点述评
【国常会部署: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23年4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出现滞胀趋势,外部环境给经济带来了严峻挑战。2022年,我国外贸再创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然而,2022年全年我国外贸总额同比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出口增速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1-2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从1-2月的外贸数据看,当前的压力不容忽视。
为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2022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举措。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四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2022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的举措。例如,强化外贸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等保障,必要时全力予以支持,确保履约;把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用到位,加强出境参展、商洽等服务保障。同时,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增强外贸履约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强化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6大具体举措稳外贸。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同时在部署“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相关工作时指出,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此次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将会对我国外贸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通过稳定外贸规模,可以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市场基础,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其次,通过优化外贸结构,可以使我国的外贸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优化外贸结构还可以促进内外贸的融合发展,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水平。总之,此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意味着我国正在加强外贸的发展,并且注重优化外贸的结构。这也表明了政府对于外贸的重视和对于外贸发展的信心,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