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佐军、田惠敏: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3-02-26 20:58:45)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我国科技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跟跑、并跑、领跑的转变,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我国仍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

一般来说,基础学科是不以实用为目的,旨在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普遍运行法则的学科,为人们认识自然、解决人类社会的困境和发展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础学科的发展有助于不断增强科学技术原创力,但现实中,基础学科是一个“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领域,由于就业限制、专业导向、分数门槛等多种因素制约,很多时候基础学科不会成为学生们的首选。

要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窗口”,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前沿基础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基础学科人才的重要性再次被提起。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随着“钱学森之问”触发越来越广泛深入的思考,创新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为未来“筑基”。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的集体学习,以及之前《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国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更可靠的人才保障指引了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