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
(2022-11-07 10:26:49)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682
(2022年10月31日—2022年11月6日)
关键词:税制改革:财政政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生态环境;县域经济
引言
2022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的发布是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体现,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谋划部署和推进“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推动财政管理先行示范意义重大。本周,国家批准中国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商务部等8部门决定增设29个国家级创新示范区。
一、法规政策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2022年10月28日)
十三届人大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年10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2022年10月31日)
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2022年11月1日)
国家发改委印发《新发展阶段浙江嘉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2022年11月1日)
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公布《“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大领域50项技术的重点任务,并强调深化生态环境国际科技合作。(2022年11月2日)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增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名单》。(2022年11月4日)
专栏: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3日对外公布,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决定,在全国增设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主动扩大进口,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增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上海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功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两江新区、广东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29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截至目前,进口示范区已达43个。
这位负责人指出,新设立的进口示范区要从各自地区开放实际出发,切实强化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两大功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促进进口、服务产业、提升消费、示范引领四大作用。欢迎各国贸易商和投资商与进口示范区深化务实合作,共同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共享中国开放发展机遇。
这位负责人介绍,中国已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是2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比重达10.6%。超大规模进口有力促进了各贸易出口国经济发展和国内就业,也有力支持了国内生产保供和改善民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2022年11月4日)
二、重大事件
2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江苏泰兴顺利出坞,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装箱量集装箱船。(2022年10月31日)
国家批准中国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2022年11月2日)
主题为“核能创新·零碳未来”的第23届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在北京、成都两地同时开幕。(2022年11月1日)
据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粮食安全等产业链领域的卡点堵点,明确重点投资项目近300项,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目前,国资委已遴选出两批“链长”企业,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清单。(2022年11月4日)
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2022年11月5日)
三、精彩观点
“把握机遇挑战的中国与世界”——第88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以《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要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预期,应以结构转型为主线深化结构性改革,赢得发展主动。同时,扩大开放是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这既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更需要务实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2022年10月29日)
“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建议,海南自贸港要搭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平台。一是把握新全球化前行的机遇,构建市场驱动、企业驱动、地方驱动的合作平台和跨境网络;二是把握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构建数字驱动、绿色驱动、创新驱动的合作平台和跨境网络;三是把握区域一体化机遇,构建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和网络。(2022年10月30日)
财政部部长刘昆撰文提出,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强化税制的累进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违法违规举债查处力度,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打破政府兜底预期。(2022年11月3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认为,数字经济是以“算据+算力+算法+算网”为支撑,强调通过数据流动、分析及增值,化解复杂经济社会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形态。而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2022年11月4日)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认为,我国金融市场仍是以银行为主导,同时银行市场过于依赖资产担保机制。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比较低,经常出现”羊群效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对于其融资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2022年11月4日)
四、最新进展
据乘联会初步统计,2022年10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0.5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26.2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下降1%。(2022年11月3日)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2年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8.8%,较9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46.7%,较9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2022年11月3日)
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1至9月,全国社会物流总收入为9.3万亿元,同比增长5.9%。(2022年11月3日)
据商务部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4722.7亿元,同比增长18.2%。(2022年11月4日)
据自然资源部,2022 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生产总值6.8万亿元,同比增长2.1%。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2%,海船完工量、新承接和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翻一番。(2022年11月4日)
据国家能源局,截至目前,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48亿千瓦和3.59亿千瓦,占全球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的三分之一以上,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11月4日)
据财政部,2022年9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2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81亿元、专项债券241亿元。(2022年11月4日)
五、热点述评
【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2022年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意见》做了三个方面的说明:支持深圳探索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财政政策体系,支持深圳探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支持深圳加快建立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现代财税体制。针对税制改革,《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发挥好深圳的改革开放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作用,聚焦打造制度创新高地,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税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课题,继续当好改革排头兵、试验田,努力为全国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就在近期,也就是10月11日,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次《意见》的发布是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体现,对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谋划部署和推进“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推动财政管理先行示范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