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韦文怡:利用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大有可为
(2022-08-08 20:58:25)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刻演变,进入和利用空间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航天技术和各个产业深度的融合,外空开发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空前活跃。在低轨卫星互联网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卫星导航应用的大力推动下,太空信息已经迅速融入到政府治理领域,广泛影响公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正在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1.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九大”以来,围绕发展数字经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2. 数字已成为新的重要生产要素。以往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土地及资源能源、劳动力及各类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生产要素,这个要素是从信息里面衍生出来的,就是数字或者数据,而且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产。3. 网络平台已成为基本生产组织单位。以往的基本生产组织单位主要有农户以及商人,个体工商户等工厂、公司等等,现在增加了新的基本生产组织单位——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是利用云、网端设施,以数字化平台为服务载体,实现网络协同,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搜集、整理、预测、推荐,为供需多方提供交易撮合、社交资讯等数据服务的新组织单位。平台具有发布和了解信息、撮合交易、开拓市场、积累信任等多重功能。4. 数字化已成为新时代现代化核心内容。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社会阶段, 技术革命也已经进入到数字技术革命时代。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技术革命的时期;第二次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内燃机和电器技术革命的时期;第三次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航空、航天、原子能技术革命的时期;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信息网络技术革命的时期;第五次是最近10年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革命的新时代,主要以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5. 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为9.5万亿,占GDP20.3%;2015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18.6万亿,占GDP27%;2021年,数字经济达到了45.5万亿,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39.8%。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达到60万亿,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0%。二、发展数字经济需从七个方面着力1. 提高认知,凝聚共识。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教育、开展典型示范等三个路径和措施。2. 加快研发和推广应用关键数字技术。具体是要加快数字技术的研发,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3. 加快培养使用数字人才。包括加快培养数字人才,比如培养数字科学家、IT工程师、数据分析师、AI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多方面的人才,还要加快引进数字人才,加快用好数字人才。4. 弥补数字基础设施的短板。包括弥补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或环境短板,比如航天卫星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弥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短板,还要弥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短板。5. 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卫星大数据的产业化转型,要着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比如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将卫星大数据与传统地面业务数据相结合的一张图数据平台,实现从“一屏观”到“一屏管”的数字化治理模式的转变。6. 弥补区域、产业、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具体为弥补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弥补产业之间的数字鸿沟和弥补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7. 不断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不断推进政府治理的数字化,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乡村治理数字化,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理数字化,不断提高企业数字治理、城市治理、乡村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不断完善数字治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制机制和政策,不断提高数据开放共享水平和数字安全水平。三、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大有可为1. 利用卫星大数据是大势所趋。首先利用卫星大数据为政府政策所有鼓励,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鼓励社会投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用遥感卫星数据政策,加强政府采购服务,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由此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新征程。2. 卫星大数据具有明显优势。基于卫星大数据权威度高,不可篡改,数据覆盖较广,数据收集不受目标区域政策变动影响等特点,卫星遥感更容易获得大尺度、全面、系统、真实的监测结果,并可根据不同类型卫星数据特征,按需叠加AI算法模型,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要的精准识别及预测。同时卫星数据不依赖于供电、通信线路等地面基础设施,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特点为政府治理手段的提升提供了良好保障。3. 地理信息产业和卫星大数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6890亿元,同比增长6.4%,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航天局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两千亿,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出现。4. 利用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领域宽广。典型应用场景如下:1)农业农村治理,比如农作物苗情监测、生长监测、病虫害预警,还可涉及农产品产量评估、土地利用类型分析、林业资源监测、水利监测等。2)城市综合治理,包括城市精准化精细化管理决策,其中包括国土规划、文旅、住建、环保等等。还有城市交通监测、机场监测、道路墒情监测、重大工程监测、疫情常态化管理等等。3)生态环境治理,包括流域污染物监测、地质环境监测、水生态环境监测、国土资源监测、矿产资源监测、林草植被监测、海洋资源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等。4)安全应急治理,包括植被区域防火监测、洪涝灾害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应急管理和灾害保险等等。四、利用卫星大数据服务数字政府治理需要多措并举
来源: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