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革史论》系列258|李佐军、田惠敏: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019-01-27 20:18:00)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2000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对于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月,中国与欧盟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入世”进入最后阶段。

一、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并审议通过了《中国银行业协会章程》和《中国银行业同业自律公约》。(2000年5月10日)

二、重大事件
  •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成立。这为我国质量认证工作提供了新的保障。(2000年5月10日)

  •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金组计划正式启动。(2000年5月11日)

  • 21世纪初中国扶贫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0年5月16日—18日)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揭牌,是在原中国邮电系统实行政企分开、邮电分营,并且将寻呼、移动、卫星等业务从原中国电信中分离出去后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000年5月17日)

  • 中国与欧盟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入世”进入最后阶段。(2000年5月19日)

三、重要论述

《经济研究》刊发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的改革既有政府等组织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外部规则的制度创新过程,又有社会成员为寻求恰当的内部规则而自发从事制度创新的过程,表面上看,前者涵盖了整个制度变迁的内容,而大量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背后,实际上是内部规则的自发演化。在改革过程中,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对规则有相应的理解,给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两者会达到激励兼容,结果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演变会相互促进;但更多的时候由于政府的迟滞或强制行为,会损害内部规则的发育。为缓解内外竞争压力,降低创新风险,政府不得不逐步缩减外部规则的作用边界,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活动,这就是市场化的本质。不可否认,市场化进程中两种规则的冲突会一直持续下去,但随着外部规则的恰当定位,内部规则本身的演化将成为中国改革更艰难的过程,因为传统文化、习俗、新体制对旧体制特征的记忆等都会造成新旧内部规则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当事人的行动。所以,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仅有赖于外部规则作用边界的重塑,更依靠新的内部规则对旧传统的成功改造。(2000年5月5日)

四、重要数据
  • 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的主承销商达到26家,我国主承销商制度初步建立。(2000年5月9日)

  • 第四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私营企业资产规模平均为150万元,雇工人数平均为55人,销售额平均为400万元,纳税平均为14万元。(2000年5月)

五、作者点评

【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改革。1998年11月,国务院发布《当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贯彻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粮食顺价销售制度政策;加强粮食收购资金和粮食市场管理政策;推进粮食购销企业自身的改革。1999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完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完善粮食超储补贴办法,促进顺价销售;继续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抓紧处理陈化劣变粮;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随后10月,国务院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补充通知》,提出调整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促进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认真贯彻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粮食顺价销售;合理安排今年粮食收购保护价水平,拉开品种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的收购秩序;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2000年5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分析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对于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避免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六、作者论谈

【为什么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加入“人本”两个字】理由有:一是自从社会主义理想提出以来,学术界和现实世界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其中有的社会主义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理想,有的社会主义只是打了社会主义的招牌。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成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了失败。现在到了清理社会主义思想的时候了,用“人本”来整合社会主义思想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二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本身就含有用“人本”取代“物本”的意思,因为“社会”主要是指人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物的资本,因此将“人本”加在社会主义前是顺理成章的。三是“人本”即“以人为本”,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含义,它可以将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义、博爱等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都整合在内。四是现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法只是从国别特点意义上界定了社会主义,但没有从价值理念和追求理想意义上清晰界定社会主义,故有必要加入“人本”二字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吴晓灵.中国金融改革大事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540-542.

[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561.

[4]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史·大事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39.

[5]本刊编辑部.抚脉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8-2002)[J].改革,2008(6):23.

[6]2000年5月份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网[EB/OL]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2000年5月.

[7]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5):3-11.

[8]聂振邦,刘小南,颜波.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00(1):12-15.

[9]白清和,严广.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  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J].粮食问题研究,1998(9):16-18.

[10]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34-135.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

田惠敏: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精彩回顾:
李佐军:草根学者走向辉煌
《与改革同行》系列2  李佐军、田惠敏:普惠性减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与改革同行》系列1  李佐军、田惠敏: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李佐军、田惠敏:中国“入世”迈出重要一步
李佐军、田惠敏:1999年“审计风暴”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李佐军、田惠敏: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
李佐军、田惠敏:国企三年脱困
李佐军、田惠敏: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系统进行重大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苏南模式”的体制困局与反思
李佐军、田惠敏:《华为基本法》通过最后一次审稿
李佐军、田惠敏:“诸城经验”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战略性调整
李佐军、田惠敏:“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
李佐军、田惠敏:全面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国营企业“破三铁”改革半途中止
李佐军、田惠敏: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引发“市场换技术”思考
李佐军、田惠敏:国务院办公厅史无前例地为一个镇“单独发文”
李佐军、田惠敏: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
李佐军、田惠敏:“863”计划诞生
李佐军、田惠敏:巴山轮会议——改革关键节点的重要国际会议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会议——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李佐军、田惠敏: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在全国进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
李佐军、田惠敏:陈志雄承包鱼塘引发雇工之争

李佐军、田惠敏:章华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李佐军、田惠敏:陈春先创办我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读书和笔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