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缓解城市车路矛盾的出路要在车路之外寻找

(2006-11-23 18:08:12)

缓解城市车路矛盾的出路要在车路之外寻找

    “毫无疑问,中国的汽车工业必将大发展,而大发展也必将带来交通拥堵问题,但解决车路矛盾的根本出路不在于限制汽车的发展,而应在车路之外寻求解决之道。”李佐军博士的“汽车普及、城市化与交通发展”专题研究肯定地得出了这一结论。

    李佐军说,车路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的道路建设都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部分大城市中心区车道的高峰小时饱和度已达95%左右,全天饱和度超过70%,车速下降到每小时只有10公里,特别是北京市的路网平均负荷度已达70%,其中干道系统达90%以上,城区道路基本上处于拥堵状态。“而且未来的城市车路矛盾也不会乐观。”李博士说,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总保有量将从2002年的2124万辆增加到14509万辆,增长6.8倍,如果城市结构、交通模式和交通管理制度不能得到较快的优化和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相应增加,则大部分城市的车路矛盾还会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车路矛盾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李博士说,它不仅降低了运输、通勤效率,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大约占GDP10%左右的社会福利损失,以及年交通死亡人数世界第一的严酷现实。

    李博士认为,造成目前车路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结构不合理。比如北京的道路建设采取的是“摊大饼”方式,网路结构不合理,结果造成中心区与外围区连接不畅、东西向较畅通而南北向难畅通;此外还有城区与郊区的体制脱节(城里人不愿到农村去)、住宅区与工作区距离太远等。二是交通模式不合理。表现在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比例不合理(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左右)、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严重不足、出租车过多(白天37%、晚上50%空驶)、人车混行情况严重。三是交通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特别是价格机制未能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1995年到2002年,城市每万人拥有道路仅增加了1.4倍,而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出租车,轿车却分别增加了1.9倍、1.8倍和3.2倍。至于停车场发展更是滞后,目前每百辆车仅有车位20个。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车路矛盾呢?李博士认为,“根本出路在于车路之外。”“限制车不是主要出路,因为这会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不利于建设小康社会。而且交通拥堵不一定就源于车多,车多也并不必然就造成交通拥堵。”李佐军说,增加道路也不是主要出路,因为仅靠增加道路不可能解决拥堵,何况我国大城市现在的车均道路已经达到世界较高水平,再说受财力所限,修路也是有限度的。因此,“优化城市结构、改善交通模式、健全交通管理制度才是解决车路矛盾的根本出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