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是个游戏人生怎样才有意义1

(2020-08-31 07:23:58)

《世界是个游戏,人生怎样才有意义》梳理了中外各种理论关于世界的认识和争论,涉及宗教、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观点,从科学、哲学、宗教角度全方位探讨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发展、人生的意义等问题,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并具有启发思路的价值,使读者在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作者:空心菜,本名廖立忠,毕业于厦门大学财税专业,起点中文网金牌书评人,有深厚的理科功底。多年来致力于国学研究,独辟蹊径,将国学研究与现代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对宇宙、文明、社会、人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再版前言


几年前,在《世界就是一个游戏》(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年版)出版时,我心中颇为忐忑。一方面担心自己一个学经济的人,贸然闯进哲学、科学、宗教的领域,提出的看法可能错漏百出;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观点过于奇异,可能会遭到不理解之人的攻击。


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几年来这本书及我发在网上的一个相关视频“中国学者:《道德经》揭开宇宙之谜”,收获的支持之多出乎意料。我终于明白,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了洞悉世界真相的边缘,只是需要有人去捅破那一层纸,而现在是时候了。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摸的部位不同,得到的经验也迥异,于是才有了不同学科分类。把盲人们摸到的所有部位拼凑起来,大象的轮廓就出现了;同样的道理,把哲学、科学、宗教的所有知识拼凑在一起,世界的真相就出现了。只是不知道老天爷为何如此幽默,竟想借一只税收专业毕业生的手来推进这个过程。


洞悉世界真相不是什么令人愉悦的事情,因为人类的前景并不乐观。然而只要有希望就应该努力,而且我相信,这原本就是我们应该承受的修行。


我将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分四本书来出版,它们的书名另定,但内容分别是“天之道”(世界观)、“地之道”(发展观)、“人之道”(价值观)、“心之道”(人生观),或者更简单地说讲述的是“宇宙”“文明”“社会”“人生”这四个话题。这是第一本书的再版。


感谢致力于推动本书出版和再版的朋友们,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仅靠我自己的努力,这本书恐怕难以这么快面世,你们功德无量。为本书第一版写序的清华大学曾国屏教授已仙逝,在此表示怀念。


但愿这本书能够帮到它的读者,让你们记起自己来这个世界的使命:在俗世中修行,在红尘中炼心。


愿人类能在游戏中通关。


空心菜

2017年3月


第十二章 创世程序:世界就像游戏,是“道”这个程序运行后诞生的


前面说了那么多的“超正常现象”和现代科学的未解之谜,无非是要告诉你一个事实: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


至今还记得十几年前《黑客帝国》中出现的一个画面,莫菲斯摊开的双手中,有一红一蓝两粒小药丸,选择吃下蓝色那粒,将会明白所有真相。


尼奥犹豫片刻之后拿起那粒红色小药丸,他最终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真相。在莫菲斯的帮助下,他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才知道自己此前一直都活在虚拟世界里。原来在真实世界中,人类发明的人工智能机械人发生了叛变,人类迫不得已遮蔽了整个天空,想要切断机械人的太阳能源,结果却促使机械人开发了生物能源,利用基因工程制造人类,然后把他们接在母体(Matrix)上,让他们的意识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并把他们的身体当做生物电池来使用。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你可以合上这本书,忘记前面所有疑问,继续你从前的生活;也可以选择继续往下看,去了解世界的真相,但请先确定自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要告诉你的是,《黑客帝国》不是完全虚构的,影片中体现的哲学思维,正好通向终极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科学家们却仍然回答不了世界的终极问题呢?主要原因是“还原论”的思维主导了当前的科学研究。各学科之间界限分明、画地为牢,很少有人把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考虑问题。


随着科学家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钻研得越来越深,现代各学科的分类变得越来越细,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就像井里的青蛙,往下钻得越深,能看到的井口那片天空就越小。所以假如不能拆除学科之间的篱笆,从自己研究的单一学科中走出来,就绝不可能看清整个世界。


世界并不像“还原论”者说的那样,可以把它分割成小块来研究,然后再拼凑在一起,还原出它的整体面貌。事实上,世界在整体层面上的许多奥秘,只能通过整体的研究才有可能发现。


哲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世界的学科。早期的哲人如老子、孔子、乔达摩·悉达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他们的真知灼见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他们相比,现在的哲学研究者们已经误入歧途了,只是在玩文字和概念的游戏。


但不管怎么说,要回答终极问题还得把哲学和科学结合起来,不能撇开哲学。


机缘巧合,造化弄人。在偶然间我发现从那些古老的哲学和宗教中,竟然能够找到终极问题的答案,而且可以用它来解开现代科学中那些难以解开的谜团。


灵感来自于《道德经》。这是春秋时期老子留下的一部神秘经典,只有短短五千字,却极其深奥,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道”,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老子对于“道”是这样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看,“道”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因为它比天地更早生成,但它又和我们这个世界息息相关,能够生成天地万物,它独立自主、从不改变,循环运行、永不停息,能够具备所有这些特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学术界认为“道”指的是“世界的本体、动力和运行规律”。在看完这个解释之后,你明白“道”是什么了吗?反正我是没看懂,我不明白“世界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东西。


学术名家们也不明白“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者根本就不认为它是具体的东西。梁启超在谈起“道”时,推脱说它本就是“不可言说”的,所以说不清楚。胡适、冯友兰、陈鼓应则干脆说它是老子虚构出来的概念,其实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事实真是这样吗?有段时间我再网上写书评,为了提升文章的档次,开始读起了《道德经》。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居然慢慢明白了老子说的“道”是什么。这个发现意义太大了,它不仅是解开《道德经》这本“天书”的钥匙,还能让你看懂这个世界。


老子的思想确实太超前。我完全能够理解,基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可怜的知识积累和简单的词汇表达,老子没办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向世人解释清楚,这导致两千多年来《道德经》一直在被人们误读。


但现在人们的知识积累已十分丰富,见识水平已大大提高,要把“道”德含义解释清楚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在揣摩老子思想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假如用电脑游戏来类比的话,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老子想说的东西解释清楚。


老子所说的“道”其实没有那么玄乎,更不是什么虚构的概念,它简单到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达,那就是:


“创世程序”!


确实很难相信,在2500多年前,以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怎么可能会出现老子这样的智者,能够知道宇宙生成的缘由。


根据老子的观点,宇宙的诞生和电脑中游戏世界的生成一样,都是一个程序运行的结果。我们把《道德经》中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话,结合宇宙大爆炸理论,与游戏世界的生成来对照,就能从中领略到老子惊人的智慧与洞察力。


首先,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他肯定宇宙是有起始、有开端的,这一认识与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但比大爆炸理论更高明的是,他还进一步指出宇宙的诞生不可能是毫无缘由、凭空出现的,宇宙应该有自己的“母亲”。


宇宙的“母亲”是谁呢?是谁生成了这个浩瀚的宇宙?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已经生成了一样东西。“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他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种东西,就勉强把它叫做“道”。老子认为,这个他不知应该如何称呼的“道”,就是“宇宙之母”,所以说它“可以为天下母”。


在游戏世界中,是现有游戏程序,程序运行之后才出现游戏世界的;按照老子的观点,现实世界也是如此,是先有“道”这个程序,然后才有天地宇宙的。


在这一点上,“道”与游戏程序的特征完全吻合。


其次,游戏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游戏程序产生的;老子认为,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也一样,“道”运行之后,就接二连三地诞生出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这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游戏程序的运行,会使游戏中源源不断地出现各种器具、角色之类的东西。同样的,老子说只要“道”一直在运行,天地间万物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生生不息。从这点来看,“道”就像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的产门,是天地的根源,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这就叫“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这一方面,“道”与游戏程序也很类似。


第三,电脑游戏的程序是可以运行的,而且不能停止运行,一旦停止游戏就没了。“道”也是如此,它是可以运行的,而且不能停止运行,一停下来我们这个世界就没了,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


游戏程序是独立运行的,不会随游戏进程的推进而改变。“道”也是如此,它始终独立运行着,在世界的演变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


“道”与游戏程序在这方面又是一样。


第四,游戏世界完全是从一无所有的状态中产生的,创造它不需要任何材料,只要有一个游戏程序就足够了;按照老子的观点,现实世界也是如此,“道”运行之后,世界就在虚无中诞生了。他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前面我们说世界是从虚无中诞生的,相信很多人会想,那怎么可能!但只要联想到游戏世界诞生的场景,你应该就会恍然大悟了。


“道”与游戏程序的特征,在这点上又是不谋而合。


第五,大爆炸理论说,宇宙一直处在膨胀之中,而在很多电脑游戏中,游戏地图也是一直在扩张的。老子对于宇宙的膨胀也有着令人吃惊的了解,他用“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来形容了宇宙膨胀的经过。


这里头的“反”字似乎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宇宙膨胀到了极点后会收缩。真不知道老子的这种判断从何而来,也许是他根据自然界存在物极必反,事物都在循环演变的规律推导出来的?对此我有些怀疑。在现有的网络游戏中,一般来说游戏世界都会一直扩张下去,没有见过它还会收缩。


倒是在天文学中有这样的说法,宇宙在膨胀到了尽头之后,有可能会反转收缩,霍金就曾经预言也许会出现“宇宙大坍缩”。


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老子对世界无中生有的整个过程,掌握得相当清楚。他所描绘的场景,和宇宙大爆炸理论及游戏世界的诞生,十分的接近。


老子所说的“道”,就相当于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创世程序”。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把“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几个问题,解释得十分清楚了。


第一个是“奇点”的问题。大爆炸理论说世界是从奇点开始的,但并不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真的存在一个无限小的点,物质在那里有无限大的密度,从这个点中诞生出了整个世界。所谓的奇点其实只是一个界限,不是具体的实物,它指的是“道”这个创世程序启动运行的那一个瞬间。就好比一款新开发的游戏,从2017年4月10日上午10点开始正式投入运营,那么这个时点就是游戏世界的奇点。


第二个是暴涨的问题。古斯的“暴涨”理论认为,在大爆炸之后,曾经存在一个异常短暂的快速膨胀期,宇宙先是突然间迅速扩展到一个相当大的跨度,然后才回到比较稳定的膨胀速度,一直到今天。这一点原本很难想象,但和游戏世界的生成过程对照一下就很好理解了,游戏程序开始运行的时候,不也是突然间出现了一副相当大的地图,然后这个地图再随着游戏进程在慢慢扩张的吗?


第三个是为什么会出现“大爆炸”的问题。这也很简单,只要游戏程序一点击运行,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就会突然出现;同样的道理,创世程序一开始启动,宇宙也就在一瞬间突然诞生了。


有人说,如果世界是从虚无中诞生的,但虚空中没有物质,它怎么可能发生爆炸呢?其实这是对“大爆炸”理论的一种误解。


世界诞生的时候,一张地图爆炸式地出现了,这里用“爆炸”这个词,主要是用来形容它的突兀和迅速。这张地图的扩张速度已经无法用一般的名词来描述,它甚至远远要比光速还快,所以使用了“大爆炸”这个词来形容它,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东西在宇宙诞生时被点爆了。事实上,“大爆炸”一词最初并不是由这种理论的创始者,而是由它的反对者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以嘲讽的口气提出来的。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艾弗琳·盖茨说:“尽管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但大爆炸并不是空间中发生的爆炸,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起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当前人类对物理学的领悟能把我们带到最接近起点的地方。”


老子的思想很好地解释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同时也让我们前面提出的许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第一个是为什么存在自然规律的问题。在游戏世界中,必然会存在游戏规则,它们就蕴含在游戏程序之中;现实世界也是这样,创世程序中包含了世界的运行规则,万物的演变过程会因此而呈现出规律性来,这就是自然规律。老子说,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我们就能据此推导出事物以前的状况,或者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叫“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纪”指的就是自然规律。


第二个是世界像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创世程序必定是某种超强智慧的结晶,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作品。由它所产生的世界,必然会显现出思维活动的特征——精细与繁复,并具有统一的风格。所以自然界的生物结构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复杂性,相隔遥远的星体结构中令人费解的相似性,宇宙在不同尺度上出现结构的重复性,这些都很好理解。


第三个是宇宙的物理定律和参数太过于精确,存在恰好适合生命出现的“金凤花区域”的问题。这也很好解释,创世程序在设计过程中肯定经过了精心调试,所以你能看到这些参数惊人地符合生命存在的要求,那是很正常的。从这点来看,“人择原理”是对的,物理定律就是为了生命能够出现而设计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被吓了一跳呢?有些人可能甚至已经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心中升起一种强烈的虚无感了。但是别着急,大幕才刚刚拉开,好戏才刚刚开始。


你会发现,世界的神奇,要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