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廉”花盛开荷花堰

标签:
湖北京山荷花堰莲花 |
分类: 旅途见闻 |
盛夏荷花又竞开,姹紫嫣红惹人醉,我们走进京山市纪委监委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荆门市清廉村居示范村——荷花堰村。新市街道荷花堰村因盛产莲花而得名,种植面积有数百亩。以“莲”为媒,创意“喻廉于莲”金点子,种“廉”于心,践“廉”于行,打造乡村旅游景观打卡地,吸引城乡游客前来“打卡”。
来到荷花堰村头,便可看到《爱莲说》石刻,议论散文《爱莲说》撰刻于巨石之上,让游人记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中充分理解莲廉文化之内涵。石刻的另一面,写着“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告诫我们要重德、廉洁、诚实,全心全意全力为民服务。
走进荷花堰村庄,数百亩荷塘一望无际,荷叶、莲花、莲蓬,亭亭玉立,花红叶绿,清风拂来,送来缕缕清香。“驿路荷飘香,一路廉相随”,堰堤上立有一排大幅标语,温馨地提醒着路过的游客。进入7月以来,荷花堰数百亩荷花盛开,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待放,有的“映日荷花别样红”竞相盛放。
清朝光绪末年,荷花堰村蔡中燮喜中进士,是本县最后一个进士。他为官清廉,威震一方,因授封荣归故里,而建有“荷花池”,加上这里史上修有官驿,荷花池因而远近闻名。在荷花池清廉桥上,用58种字体写成“廉”字,字字警示过往游人。在廉政文化长廊里,有革命先辈保持清正廉明、严守忠诚的轶事,成为党纪学习教育实践之地。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用地名“荷花”做文章,突出“喻廉于莲”新主题,以创建清莲园、清廉馆、清风亭、清廉桥、濯清坊、勤学亭、清风广场和廉钟长鸣为主体,打造京山市纪委监委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建成廉政文化馆,每年从这里寄出大量“廉洁明信片”,印上“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廉诗警句,让党员干部见“莲”思“廉”。在“荷美相伴,廉韵京山”廉政教育展览厅,通过播放短片、图文展示、实景布局,阐释“莲廉之美、清风莲韵、倡廉崇廉、清正廉明”等深刻内涵。
(2024.9.14,湖北日报客户端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