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花古驿”的今日风采

(2024-01-11 16:57:55)
标签:

湖北

京山

审计

驻村日记

分类: 文学习作

“荷花古驿”的今日风采

荷花堰村,位于湖北省京山市新市街道,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村庄。早在宋代,这里就设置了邮政驿站。旧时武昌府到安陆府(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古官道穿村而过,以前修有官驿,建有荷花池、荷花亭、十里长亭,因境内多种植荷花而得名。村口有一古朴厚重门牌,上书邮驿小镇——荷花堰,牌座写着清风莲池,荷韵古村。清朝时,村里一人中进士,修建了官驿与荷花池,后扩池为堰,荷花堰”“邮驿小镇因此而得名。

以莲喻,见莲思。荷花堰村是京山市审计局包联帮扶村,近年来,审计局驻村工作队帮助荷花堰村扶持发展荷莲特色产业,建成京山市纪委廉政教育基地、荆门市清廉村居示范村。20217月,我来到荷花堰村,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两年多来,在帮助荷花堰村挖掘莲廉文化、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让廉洁自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重塑古驿风采深挖“莲廉”文化

 

近年来,在京山市审计局驻村工作队扶持下,荷花堰村以古驿古村为主题,将邮驿文化、莲廉文化有机结合,重塑“荷花古驿”风采,深挖“莲廉”文化,打造乡村廉政文化公园。驻村工作队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荷花堰边恢复重建长亭、西十里铺、荷花古驿、荷花池等古代景观,并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村口巨石上的《爱莲说》石刻、写着“唯德唯廉唯实,尽心尽职尽力”的“廉”字石刻、荷花池清廉桥上用58种字体写成的“廉”字、廉政文化长廊里革命先辈保持清正廉明的事迹展示、田埂上“驿路荷飘香,一路廉相随”的标语……荷花堰村用荷花做文章,突出“喻廉于莲”主题,创建清莲园、清廉馆、清风亭、清廉桥、濯清坊、清风广场,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为重塑古驿风采,驻村工作队动员村民参与建设。对村子下属自然湾王家祠堂湾改造时,因拆迁占地受到村民阻止。驻村工作队逐户上门做工作,引领群众参与建设,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

通过不懈努力,农户愿意无偿迁移树木,主动拆除违建房屋,出钱出力管护村居环境卫生。王家祠堂湾湾民无偿投工,拆除违建房屋,对房前屋后、水沟、堰塘等地除杂清理,实施垃圾分类。

这些努力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改变。

“王家大堰(王家祠堂湾前的堰塘)过去是一堰黑臭水体,通过泮池公园项目改造后,堰塘里荷叶清香飘逸。‘廉’字桥、勤学亭、清代进士牌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王家祠堂湾村民喻家元为家乡的变化由衷地感到高兴。

荷花堰村的崭新风貌吸引了广大市民慕名前来,欣赏荷塘美景,接受廉政文化教育。摄影爱好者黄小明用无人机拍摄百亩荷花,镜头中美丽又壮观的大面积荷花让他十分中意。

 

“美丽资源”化为“美丽经济”

 

荷花堰村过去水源条件较差,境内没有河流,仅靠十几口堰塘蓄水,难以满足生产用水需要。我发现荷花堰村北部山脉中的康龙泉水顺着河沟流失,造成水资源浪费。便向村书记陈勇提出了建议,利用落差将山泉引出,通过渠道灌溉稻田、莲田。

陈书记说:“很多年前是引出泉水灌溉农田,由于村里没有资金进行维修,淤泥堵塞,泉水难以流进农田,沟渠早已弃用了。”

我与审计局、工作队的同事们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山泉灌溉项目切实可行。于是我和村干部一起制定渠道砌筑工程方案,由局领导联系申报争取项目资金。

今年3月,我们筹集到30万元资金,请专业人员勘测设计,实施渠道砌筑工程。老渠道改造后,陈书记十分感谢我们:“下游1000多亩稻田、莲田灌溉有了保障,村民将实现旱涝保收。驻村工作队功不可没!”

驻村工作队还为荷花堰村争取到50万元项目资金,培育发展莲荷产业,对荷莲水田进行改造,栽培荷花,产出莲子,生长藕带,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资金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是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逐项解决了群众提出的堰塘清淤、沟渠硬化、道路维修、自来水通水、大病医疗等问题。局里又多方筹措资金20多万元,打通湾组4处“断头路”,方便村民出行。申报2.5公里通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线路,为游客进村铺平了道路。

驻村工作队还扶持村里发展中药材瓜蒌、荷花产业2个项目,建成1家瓜蒌加工厂,打百余米深机井1口,用于400多亩瓜蒌灌溉。市审计局直接投入和引入帮扶资金130多万元,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村集体年收入5万余元。近三年来,连片流转农户洼地、塘堰,栽培食用莲子,带动20多户村民种植荷莲,面积发展到200多亩。每亩可产鲜莲子1500个,创收2500余元。

荷花堰村六组村民向明英说:“今年栽种5亩莲花,亩产莲子400斤左右,每亩能收入约2800元。”

荷莲池中套养生态鳖、泥鳅等水产品,生产莲子、莲藕等副产品,深水堰塘饲养鲜鱼,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吸引更多游客采莲、垂钓、赏荷。依托荷田赏花经济,主打“荷”系菜肴,发展荷塘人家、留客人家等特色农家乐。

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堰,赏荷花”,已成为延续下来的传统,每天吸引上百名市民前来“打卡”,“美丽资源”转化成了“美丽经济”。

  (《中国审计报》20231117日周末特刊头版头条发表,荆门市审计局网站11月27日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