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载:神雕侠侣”卖诗巡游全国

(2014-07-24 17:58:54)
标签:

转载

            神雕侠侣”卖诗巡游全国                      转载自《华商报》

 [转载]转载:神雕侠侣”卖诗巡游全国[转载]转载:神雕侠侣”卖诗巡游全国[转载]转载:神雕侠侣”卖诗巡游全国

 

             

                          

                             (华商报)一张塑料纸,上面摆上几本书,一身白色中式袄裤的段卫洲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卖诗生活。在这个37岁的男人旁边,站着一个肤色黑、有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子小玉,她一直默默地待在旁边。

    这对卖诗“夫妻档”最近频繁出现在西安钟楼、小寨等繁华地段,前来看诗的人很多,一天大概能卖个几十本,他们挺满足。

自写自印 十块钱一本

    段卫洲卖诗只说一句:“看下没关系”,再没有话。让人看着都着急,不由得替他吆喝人,他笑笑说:“没关系。”一旁的小玉也笑着说:“我们是守株待兔,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都不吆喝的。”也许更年轻的时候,段卫洲曾经吆喝过,但现在,他只是静静地坐着。

    昨天上午,在西北大学旁,因为阴冷的天气,经过卖诗摊的人们很多匆匆瞥一眼就过了,看的人不多。“天气好的时候,人能围满满一圈。”卖诗摊上放着两个牌子,一个写着:《幸福是头猪》作者售十元,还有一个写着:牛皮卷手书作者段卫洲售价2000元。《幸福是头猪》是一本诗歌与散文的合集,是段卫洲自费印刷的,包括封面设计、排版等都是他们自己“整”出来的。

    至于牛皮书,小玉说:“这个牛皮书是真牛皮做的封面,里面是质量很好的牛皮纸,上面都是他亲手写的诗,一共做了四本,不过一本也没卖出去(笑),要买这个的人,必须有钱、爱诗、有一定涵养,所以我们不着急。”

    二十多岁的小玉话匣子一开,显得很活泼。昨天书摊上放了十来本书,小玉笑着说,平时都只放三四本,不然城管来了,就会收走,“他们也是做自己的工作,收了之后,一般我会问能不能还,他们要是说不还,那就算了。”

    现场有路过西大的学生翻书,也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书,据说,买书的一般都是中年人,段卫洲说:“人到了中年这个时段,会有一些阅历。”

我们是“神雕侠侣”

    段卫洲和小玉从2004年开始,便在全国巡游卖诗,每到一个城市,他们就打听城市的中心在哪里,却住在城市边缘租金最便宜的地方。

    走过大半个中国后,小玉笑着说:“我们的一个朋友向别人介绍我俩,都说‘这是我们的神雕侠侣’朋友。”他俩的生活确实特别。

    因为资金紧张,两人一般坐火车到一个城市,先直奔网吧,等第二天就开始租房子,“我们有一次拿着行李就开始摆摊卖,遇到一个中年人,说:‘你们的生活太让人羡慕了。’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我们这么有勇气吧。”

    段卫洲和小玉现在长居北京,他们在十三陵附近租了个小院子,租金才150元一月,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回到北京居住。这次到西安,其实是回到家乡,段卫洲本身是宝鸡人,小玉是江西人,两人相识于北京香山,段卫洲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在她眼里可能很简单,有点傻傻的,她也许潜意识里喜欢我这样的人。”他们后来一起生活在山上小院子里,小玉也曾想去工作,但段卫洲说:“你要下山去工作,我们就得分手,不去过诗人的生活,我做不到。”

    段卫洲也遭到家里人反对,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问小玉家里人反对她这样跟着段玉洲吗?小玉说:“开始反对,但我一直梦想去流浪,后来遇到他,就跟着他去流浪了。”

真的靠写诗挣钱养活自己

    段卫洲在网上很有人气,网友说:“有名的诗人没有他有型,有型的诗人没有他野。”也是,他1994年初中毕业后,就彻底告别家乡,流浪写诗;他光头,身穿夹袄,都说他像僧人,他给每个买书的人主动签名。

    2000年,他把自己的四页诗歌订了两页封皮,以一块钱价格售卖,当时成本大概两毛多,2004年,他的书《幸福是头猪》再次自己装订,售价10元,成本三块五,他就是这样挣钱养活自己。

    他做过出版社的仓库管理员,因为爱上诗歌,到北京、青海、成都,看到许多诗人的生活都是脱离诗歌的,感觉很迷茫。他去北京找食指,食指给诗人林莽写条子,说:“小段选择的道路很艰辛,你看怎么帮他一把,请他吃顿饭,年轻人的身体重要……”

    到现在他流浪这么多地方,有很多人还是愿意支持他,买他的诗歌,为了“支持原创”,还有老外也捧场。“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二三十本,收入够我们生活就行。”

    小玉说,段卫洲人性格急,但给她了安全感,让她有了依靠,现在他们要么住在陕西,要么住在江西,要么住在北京,很多人觉得他们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但她却觉得:“心在一处就是一个家,我对他有信心。” 本报记者 刘慧

对话段卫洲

想带着“书”到国外去卖

  记者:现在累计卖了有多少本书?

    段卫洲:《幸福是头猪》已经卖了有一万本,我们书在北京印,然后到一个城市就由朋友从北京邮寄过来,也是为了轻装上阵。

    记者:卖诗快十年了,你现在的人生短期目标是什么?长期目标有吗?

    段卫洲:短期目标是出版书,还有就是到国外去看看,我们也想过翻译成外文,带着书到国外去卖,让他们看中国的诗歌。长期目标(笑)没有。

    记者:你在最早没有想过要找出版社出版作品吗?

    段卫洲:想过,也有人非常热情地邀请说要出书,但是一看内容是纯文学的,就不了了之了,我也知道现在商业性、畅销是出版社最为追求的,更何况诗歌现在的境况,所以我也猜想到他们不会感兴趣,也没打算去找。

    记者:你平时都看什么书?从哪里得到?

    段卫洲:我都是买打折书,而且不买畅销书,都是买一些早期出版的旧书看。

    记者:在卖诗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尴尬的时候吗?

    段卫洲:有人翻了翻书,会扔在书摊上,然后说:这写的啥嘛。不过卖书这么多年了,生气也生气不过来,没什么。

    记者:有遇到特别有意思的读者吗?

    段卫洲:有一个中年读者,我们在地铁里摆摊,他每天来看一点,看了一个月,在我们要走的最后一天,买了这本书。 本报记者 刘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