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黄河十年行”特别报道(六)

标签:
艾若爱若干黄河十年行绿家园文化 |
分类: 黄河十年行 |
“2013黄河十年行”特别报道(六)
撰文、供图/艾若
一早,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驱车直奔去年我们曾报道的两个巨型化工污水池。昨天已经勘察过的化工厂门挡竟然是打开的,于是我们长驱以入。
带着惊喜与忐忑,我们深入化工污染腹地,熟悉的味道与场景在我面前次第展开。一左一右,两个巨大的化工污水池在晨光中泛滥酱油之光,并泛起浓重的类似蓝墨水的味道,刺鼻难闻。一块块石头扔下去,激起一片酱色涟漪。今年与去年不同的是,左侧化工污水池安上了一片喷雾装置,专家认为是加快污水蒸发的设备。
我们分别拍照与录像,半小时后结束工作,本想向腹地挺进,再拍直插沙漠的管道排污,但据当地牧民透露,自从去年及今年两会期间,经我们一干媒体曝光后,部分化工企业已经关闭,现存化工企业已有掩盖,很难再取证。
当我们安全撤离现场,撤离腾格里工业园区,方才松了口气。而生于斯、长于斯的牧民们却不得不继续留在这片恶性发展中的灾难之地。
在宁夏中卫,继续跟踪采访黄河人家——农家乐业主张希科。他家去年因黄河发水而致田地受灾,虽然公款吃喝之风有所收敛,但他家今年生意依然不错。
在甘肃白银景泰县五佛乡,我们考察了黄河第一泵站与黄河岸边的宗教文化。佛寺、道观在这里比肩并存,其中五佛寺门前对联很有意味:看河楼看河流看河楼上看河流河楼千古河流千古,千佛洞千佛像千佛洞中千佛像佛洞万年佛像万年。然而,这里尚存的北魏时期的千佛像,惜由潮湿、泥石流等原因,正在剥落与损毁,当地文物部门却未修缮,何谈千古与万年。
白银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然而化工、水泥污染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郝东升的父亲今年初去世,去年10月底,我们还来看过他。化工、粉尘等污染不能不说是损害老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郝东升夫妇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有什么办法呢,生活于此,又无法搬离,只好在这污染深重的城郊继续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