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
签定第四个传播工作合作计划
公益中国讯(艾 若)2007年12月1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在云南省昆明市签订2008-2010年传播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合作计划协议。中国红十字会郭长江副会长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蒂埃里•梅拉主任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参加中国红十字会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工作评估表彰会的与会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http://www.pubchn.com/blog/pubchn/img.php?op=article&imgid=1545_1198137605.jpg
郭长江副会长和蒂埃里•梅拉主任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在第四个传播工作合作计划期间,双方将努力实现如下目标:根据《中国红十字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传播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加强对新从事红十字会工作(或未经培训)的各级红十字会领导、专兼职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培训;不断充实全国范围内的传播项目资料;加强总会和地方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传播骨干工作能力,使其:培训本地区红十字会专兼职工作人员、志愿者,协助总会在全国各地开展的传播工作,修改和新编传播工作所需材料,在红十字会系统内外传播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和国际人道法;配合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开展相关事宜。
http://www.pubchn.com/blog/pubchn/img.php?op=article&imgid=1545_1198137639.jpg
郭长江副会长和蒂埃里•梅拉主任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在11月30日刚刚闭幕的第3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中国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分别作出承诺:不断开展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和国际人道法的传播工作,为更好地履行这一国际承诺,中国红十字会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开展传播工作,不断拓展传播范围,强化传播效果,为红十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
附件一
中国政府承诺,在2008-2011年:
一、继续履行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等中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人道法文书的有关规定。
二、积极推动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的传播普及,弘扬宽容、非歧视、尊重差异的和谐社会文化。
三、参照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加强救灾应急能力建设。
四、继续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工作,加强中国红会的人才培训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政府人道救助领域助手的特殊作用。
五、加强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合作关系,与国际红会东亚代表处和红会联合会东亚代表处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参与国际救灾救助活动。
附件二
2、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气象灾害增多的趋势,推广社区为本的备灾、减灾项目模式,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开展心理支持和灾后重建等项目;
3、普及卫生健康知识,预防和应对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关注农村,协助政府在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卫生院(站),资助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
4、加强与有关组织的合作,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服务项目;
5、加强组织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红十字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6、广泛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项目和对感染者的关爱和反歧视项目;
7、认真落实红十字运动《重建家庭联系战略》,加强相关工作能力;
8、认真落实第3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作出的各项决议。
评估标准 (到 2011年):
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的工作;
31个省级分会每省至少建立1支红十字志愿者紧急救援队和1支红十字志愿者卫生救护服务队,并实现备灾救灾信息网络化管理;总会将原有6个区域性备灾中心扩大为7个;80%的省级分会建立备灾救灾中心或备灾物资库,灾害多发省份的50%地级红十字会、30%县级红十字会建立备灾物资库;
每年举办3期传播骨干培训班,每期30人;
每年通过募捐援建农村和贫困地区100个乡村卫生院(站),重点资助农村和贫困地区患先心病、白血病、唇腭裂、白内障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每年救助1000人;
4年内共为农村和贫困地区培训2000名乡村医生;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资料达到100万份;
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红十字会服务范围,使其得到社区卫生关怀、减灾防灾教育、和人道救助,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以人道关爱;
落实志愿者工作政策和规划,志愿工作者总数达到100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到20万人,每个省分会成立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组织志愿者参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
25%的省级分会开展针对注射吸毒、男男同性恋、娱乐业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宣传预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