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他 |
公益关注:北京艺乞
文 图 视频/艾 若
http://www.pubchn.com/blog/pubchn/img.php?op=article&imgid=2091_1164617490.jpg
http://www.pubchn.com/blog/pubchn/pubchnMedia/qigai.wmv
下班时分,人潮汹涌。
我随着人流乘西直门地铁电梯徐徐而上,远远地就有一首欢快的笛曲飘过来。
在北京西直门地铁出口处的阶梯底端正中间,一位盲人正坐在那里投入地吹着笛子。笛曲欢快、动听。
这支笛曲听起来非常耳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曲名,其实这是名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该曲创作于70年代初,它以生动朴实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丰收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马车、人欢马叫的生动场景。
北派笛艺名家魏显忠的这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久演不衰,只要是吹笛子的人无不奏之。魏显忠在谈到这首笛曲时说:“1969年,我有机会去农村体验生活,参加秋收劳动,从收割、脱谷、打场一直到送公粮,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丰收给农民带来的喜悦,亲眼目睹了他们为支援国家建设喜送公粮的热烈场面,于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创作了《扬鞭催马运粮忙》。”此曲广传国内外,澳大利亚将此曲作为“华语节目”的开始曲,香港许多电影电视片都选用此曲。
名曲源于民间,今又回归民间。
眼前这位约摸四十多岁的盲艺人唇间的《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那么朴素,那么生动,那么流畅。吹者尽情尽性,仿佛忘了世间一切;听者心潮起伏,任由身边人流纷逝。
盲人的笛声深深吸引了我,我停下了匆匆的脚步,随即用相机拍下了他激情演奏的短片。我蹲下来,默默地注视他,默默地听。
他眉收眉绽/他眼闭眼睁/他近乎失明/他神情夸张
他起腔高亢/他平腔好快/他落腔迂廻/他顿挫抑扬
他来自商丘/他而立未至/他于长安街底/他坐地下石阶
他老气横秋/他瘦弱贫病/他慷慨悲凉/他豪放激昂
他引拉坠子胡/他开甩中州韵腔/他吟唱老虎学艺/他让我伫立不前
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他唱我听/我醉他痴/散钞凋零秋风/行人来去匆匆
(《河南坠子》爱若干
今年9月初,我在香山脚下也碰到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推着一个破旧的大音箱,每人各执一个麦克风,男的坐着,女的拄着根棍子,他们合唱一曲曲经典老歌,虽然演唱技巧并不很专业,但他们凭着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让人肃然起敬。
地铁出口阶梯两侧的人们像大部队在急行军一样,轰轰烈烈,但仍然有人能放慢脚步,停下来,将手里的零钱放进盲艺人脚边的铁筒里,然后又复归大军的洪流中,消失无踪。连我在内,五分钟时间里,共有七个人在盲艺人的铁筒里放了钱,其中五位是年轻人,两位是十来岁的学生。男的有四人,女的有三人。
在西直门地铁出口,常有不同的艺人坐在那儿卖艺,我曾经见过有的保安轰赶这样卖艺行乞的人,但还好,彼时彼刻,那个保安就站在盲艺人的身边,并没有轰他。
这些残疾艺人辛辛苦苦地靠劳动挣钱,自食其力,无可厚非,比那些好手好脚的却在长安街头向老外们追乞或长跪在立交桥上的其实健走如飞的职业伪丐们强多了。
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位盲艺人不仅制造了噪声,而且还妨碍了交通,或许还影响了市容市貌,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个社会也该给这些弱势人群一席生存之地吧。
2006.11.21/27
文章引用自:http://literature.mblogger.cn/air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