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
周德东此番“呼吁给惊悚小说分级”的倡议却惹来各方争议,不少人认为毫无必要。
恐怖小说在发达国家早已拥有相当大的读者市场,其畅销程度堪与武侠和爱情小说相媲美,并出现了一些大师级的恐怖小说家。国内近几年恐怖小说的读者市场也已在悄然升温。
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里面就有很多恐怖情节,但依然引人入胜,尤其是受到青少年读者的钟情。美国作家R·L·斯坦著的《鸡皮疙瘩系列》被推荐为适合年龄9岁以上的读者阅读,尤其是大胆淘气的孩子。“鸡皮疙瘩系列丛书”从1991年第一本问世之后,它在90年代称霸于美国童书市场,并于1999年被翻译成27种文字版本,年销售3000万册,全球销量2.2亿册,并被吉尼斯世界大全评为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儿童系列图书。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恐惧”的心理历程,他们对未知的和不能控制的事情会感到害怕。但是在学校的群体生活中,孩子们又往往要努力表现出自己勇敢的一面,有时甚至会拿自己感到“恐怖”的东西去吓唬别人。“鸡皮疙瘩”系列小说有意标榜自己“恐怖”的一面,号称“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于是惹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阅读,深怕被别人看作胆小,并以此来衡量同伴的勇敢程度。这也是它获得商业上巨大成功的秘诀之一。
不过作家斯坦是一个真诚的人,他首先是为自己的孩子写的,所以他并不是真的要“吓唬”孩子。他在写作上非常娴熟地使用儿童文学中“安全着陆”的手法,在历经惊奇、恐怖之后,读者发现原来都是游戏和有惊无险的体验。《鸡皮疙瘩》最大的长处在于能让平时不愿读书的孩子,疯狂地去读一读。
两三年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英国作家达伦·山著的恐怖小说《吸血侠达伦·山传奇》,从名字上看,这套书绝对是非常恐怖的,即使对于大人也不例外。许多大人对儿童阅读恐怖小说是相当忌讳的,他们认为儿童的阅读素材应该是光明的、甜蜜的。不过,如果我们暂时抛开自己的观点来观察孩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恐怖事件”又怕又爱。绝大多数孩子都爱听适度的恐怖故事,比如鬼的故事,如果你愿意给他们讲的话,他们在夜里会吓得不敢上厕所,但一到白天又会缠着你“再讲一个”。实际上,虚构的恐怖故事是对人紧张心理的一种舒缓和发泄,那种在恐怖中的特有经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深深地迷恋。要知道,人若不经历恐怖,怎么能战胜恐怖呢?
达伦·山的吸血鬼故事,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他用天才的想像力为孩子们设计了“令人发指”的恐怖情节,但是在恐怖中却充满了幽默感,而且赋予主人公以一种古道热肠般的侠义精神,让读者在一个个战胜黑暗、超越自我的故事中获得久久的感动。所以有人认为,这样的“恐怖”对于孩子来说,真是多多益善。
恐怖小说,并不属于中国的主流文学,但周德东对它的前景却很看好。周德东说,就美国近几年来看,在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前十名肯定有三名是恐怖小说。中国是不是这样,现在还不知道,但是有一点,中国的恐怖文化的底蕴和根源比美国更深厚。他认为中国的恐怖小说在文学类型里面是最具有升位价值的。恐怖小说读多了,会健壮心智,会更坦然地面对生活。
周德东更喜欢探究人类未解的无限领域,更关注人类的精神层面,他希望广大读者从其的作品中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疑问。
著名导演李少红将于12月1日公映的恐怖同名大片《门》,也将会给图书销售带来良好的促进。李少红电影《门》正是改编自周德东的畅销小说《三岔口》。据悉,在《门》上映前后,周德东执导的改编自自己新作的电影也将开机。由此有媒体认为,今年的恐怖小说界将成为“周德东年。”
周德东与银海动力公司的电影合作仪式的签定,也使得前段时间被多家媒体报道的周德东将开拍本土恐怖电影的消息得到了证实。同时,宁浩将担任《门Ⅱ》总策划、《疯狂的石头》编剧担任《门Ⅱ》编剧的消息,也使得这部将于12月份正式开机的电影多了许多让人关注的娱乐元素。
“恐怖”需要高智商
周德东认为恐怖小说不是单纯的科幻、推理、悬念、侦破、鬼故事……真正的恐怖小说,可能很安静,慢慢读进去,越陷越深,合上书本,越想越害怕。写恐怖小说需要高智商,读恐怖小说也需要高智商。在人类精神世界里占据很大空间的恐惧感,比另一半明亮而真实的空间更深邃、更玄奥。如果说,我们的一生总共有100扇门,其中有一扇我们永远不敢触碰,这扇门里装的就是恐怖。恐怖深植在我们的精神领域里,不可回避。我的恐怖小说就是不断地为读者把最后这扇门打开、关上,直到“熟视无恐”,然后坦然去生活。我一直在写恐怖故事,但是我希望生活中所有的恐怖都是故事。
我觉得不管是恐怖小说还是恐怖电影,看点永远在于心理的恐怖。它也许是安静的,甚至是唯美的,却在心理上渐渐压迫你,导致你在作者设置的恐怖迷宫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可惜很多人一写恐怖故事,不是青面獠牙,就是披头散发,那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根本没抓住恐怖的黑暗核心。恐怖最黑暗的核心,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鬼神文化实际上是浅薄的,如果说这世上真的有鬼怪存在,那倒是一件很酷的事。真正的恐怖是没有谜底的。
胆小的人适合写恐怖小说
周德东说,我的胆子也不大,只有胆小的人,才适合写恐怖小说。刚开始写的时候,经常为自己构思的恐怖情节不寒而栗,时间久了,就什么都不怕了。我相信读者和我的历程是一样的。恐怖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是强壮的神经,让我们坦然面对一切。
周德东从来不看同行的作品,一是因为懒,再就是没有写得特别好的作品。大部分恐怖小说和电影都太肤浅,停留在追求血淋淋的视觉效果上。只有几年前他读的一本叫《小镇惊魂》的美国恐怖小说,那才叫大手笔。小说写得简单明了,这样的故事恐怖到骨头里,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害怕。
我想,人正是在恐怖与勇敢这两种场的较量中渐渐长大的吧。
人一旦把心中的恐怖消化掉,就会变成勇敢的营养,就会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http://www.pubchn.com/blog/pubchn/img.php?op=album&imgid=3341_1162048454.jpg
人民网记者任合一(左1)、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国岚(左2)、艾若(左3)、作家韩浩月(左4)在《门》北京首发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