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十个妈妈有九个妈妈遇到过宝贝问自已:“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剩下一个懒妈在问笑笑:“笑笑,你是从哪儿生出来的啊?”笑笑双手勾住懒妈的脖子,啵一记,然后,一手指指懒妈的肚子,答:“笑笑的超级妈妈,这里生出来的。”
懒妈真是好幸运啊,“逃”过了这么尴尬的问题,还能反客为主,不断地主导笑笑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由不得要谢谢那一套绘本了。这套系列绘本的名字叫《简单的科学》供2岁以上宝宝阅读,其中有三本书,
《超级妈妈》——关于妈妈和宝宝;《爸爸和妈妈》——关于生命的繁衍;《可爱的宝宝》——关于小生命如何成长。虽说是科普读物,述说的都是“纯事实”,但绝不枯燥。懒妈读得兴致盎然,笑笑听得笑声不断。这三本书,通篇没有一个“性”字,但的确写明了“性别”、说明白了“我”是哪儿来的,“我”是谁生的,“我”是怎么长大的。
东方世界中,人是万物之灵,高高凌驾于动物之上,而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人类和动物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但在很多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因此,就几本书,都不是简单的说人类的爸爸和妈妈、人类的宝宝如何如何,而是从各种不同的动物——鱼、虫、鸟、兽...
...及人, 从求爱、怀孕、生产、养育说到宝宝的成长。懒妈想特别指出的是:这三本书的措辞都是将动物放在前面,将人类放在后面。如:“动物的爸爸和妈妈是成双成对的,人类的爸爸和妈妈也是成双成对的。”图片的爸爸与妈妈们,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职业、高矮胖瘦,体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多元化及各种差异,更有对传统家庭的推崇。

如:“为了给小企鹅找鱼吃,企鹅妈妈整天都在外面奔波。你的妈妈也一样,不管天气怎样,她都会到外面给你买吃的!”动物的妈妈与人类的妈妈一样伟大、甘于奉献,怎不令人尊敬!

又如:“小猪、小老虎、小猴子和人类的小宝宝都在吃奶!”这是自然法则,普遍现象。

在我看来,这样的描述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极易引起宝贝的共鸣与接受,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同样拥有着家庭、情感、生活。暗藏着“众生平等”,大爱、大世界的观点,带给孩子的必定是大视野。二,雌雄公母、恋爱、生命的繁衍是一件最自然的事。那么以后孩子在面对他还不了解的现象,或未接触到过的知识,也可以坦然接受。
很多妈妈对着孩子难以启齿的“性”,也许就是不知如何向孩子描述“受精”的过程吧。一向以“性”开放著称的西方,在这几本书中可一点体现不出来,反而表现出一种童年般的纯净与天真。只着墨描写了男女互相吸引、美好相爱,扶持合作中怀孕、育儿。`让那么多妈妈为难的过程,书中是这样说的:“不是所有的小宝宝都躺在摇篮里,当你很小很小的时候,你睡在妈妈的肚子里,象这样一点一点地长大...
..."是啊,为啥一定要说呢?每个年龄段都有他能承受的认知度。如笑笑,2岁就听懒妈读了这本书,他知道了自已是妈妈生的,而且大家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这是一种安全的归属感,对他而言,就足够了。

至于以后,他想探究爸爸与妈妈究竟如何造出人的,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吧!
——————————————
激动IN,没想到上新浪首页了,
亲子博客首页也上了会儿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