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规则法学会刷牙

[引子],笑笑一出生,就开始了他的口腔护理,最初是用纱布每天在口腔里绞一下。四个月开始出牙了,正好有朋友送的一套婴儿牙刷,都是软质的牙刷,橡胶的刷毛,有尖刀状的,有狼牙棒状的,牙刷手柄还有悦耳的铃声。给他每天牙床上刷刷,头几个月,他感到新奇,很配合,还常常拿着牙刷当响铃玩。慢慢地,就不愿意我摆弄他了。紧闭双唇不让牙刷进去。刷牙就变成了一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
两岁开始,给他买了草莓味的牙膏,他竟然偷偷地当糖吃了,但刷牙还是一件艰巨的任务。两岁半体检时,医生说笑笑已经有两颗牙齿发黑,要及时看医生了,而且一定要刷牙了。笑笑最怕的就是医生,晚上,我提出刷牙时,竟爽快的答应了。经常换牙膏,经常换牙刷,笑笑又开始抗拒刷牙,勉强刷了牙,却不愿意漱口。因此每天两次的刷牙就成了咱俩角力的时间。
(引子好长,象极了懒婆娘的某物,不过为了说得清,道得明,还是罗嗦几句吧!)

意识到互齿的重要性、必要性。懒妈不想再温柔下去,决定用“两周规则法”训练笑笑自已刷牙。
[介绍],
何谓“两周规则法”
第1周 传递清晰的语言信息;
传递鼓励性信息;
角色模仿;
相应惩罚措施
第2周 增加“再试试”技术;

[正文],第一周的第一个晚上,又是刷牙时间,他将嘴里的牙膏泡沫都吐了以后,就是不愿漱口,我正色警告:不漱口,晚上睡觉前就不能讲故事了。他面无表情点点头。我连说了三次。又凑到面前对他说了一遍,还问他听到了没有。他说:听到了。
到了床上,他要讲故事,我说:已经说过了,不漱口就不讲故事。他将故事书都扔到我面前......哭......不愿脱衣服......最终,还是没有讲故事,他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依旧,不漱口吗?不能吃酸奶,不能听故事。委委曲曲地刷了、漱了。
楼下的宣传栏里多了一张社区医生的照片,还附有联系的手机号码,每天经过,笑笑都会问:这是医生对吗?我说:是的。又问:会来打针的,是吗?我说:如果有人生病了,就可以打医生的电话让他来打针。笑笑的牙齿痛了,也可以让他来打针。笑笑马上说:不要打针,我会刷牙。
一周坚持下来,笑笑已经意识到:牙是一定要刷的。懒妈表扬之余,乘胜追击,每天早晚与笑笑一块儿刷牙,还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有时,笑笑会试探性地要求:我不刷牙。懒妈答:不刷牙,虫虫就会来“咯嘣嘣、咯嘣嘣”来咬牙齿,牙齿没了,笑笑就不能“咯嘣咯嘣”吃糖、吃苹果喽!我们不刷牙,让虫虫将笑笑的牙齿吃光,好吗?笑笑反驳:不好。我自已刷。
两个星期的时间,笑笑已从抗拒——服从——自已刷。我这个懒妈又可以偷懒喽!
[引申],“两周规则法”,源自懒妈看过的一篇关于如何给孩子做规矩的文章,懒妈自已取的名,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小方法。用来训练孩子学习日常的生活行为,培养孩子形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比如刷牙、吃饭、看电视、睡觉、阅读...
... 只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最后胜利的肯定是宝宝与妈妈——双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