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随想
(2015-03-09 11:03:02)
标签:
情感文化 |
过年是中国人用情最深的节日,没有哪一个节日那么让我们牵肠挂肚,那么让我们欢欣鼓舞,那么让我们顶礼膜拜。过年了,无论你身在何处,你总会心潮澎湃,激情难抑,哪怕再远的路途,多么辗转的行程,踏过万水千山,我们总能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所以,每年,中国的春运总能成为世界的奇观,总能创造人类运输史的奇迹。
又是一年过去,四季交替,人事更叠,年华渐老,可是一年又一年,那一株思念之树非但没有枯萎,而且一代代撒下思念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只有家才能装下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情结,所有的抚慰,所有的年味。
回家过年,因为家中有白发爹娘;回家过年,因为家中有兄弟姐妹;回家过年,因为家中有儿时美好的记忆。回家了,世事变迁,富裕的家乡早已不是昔日模样:人家的屋顶上再难觅炊烟袅袅。记得儿时只要看到炊烟四起,就知道那是母亲在召唤我们回家吃饭了,贪玩的伙伴才觉得饥肠辘辘,撒腿就往家跑;也再难以找到平顶草檐的老屋土舍了。那时每到雨季来临之前,全家老小齐上阵,为那平展的屋顶再挂一层新泥,以防漏雨。地里的庄稼丰收了,这样的平屋顶就成了临时晾晒场,什么玉米了,花生了,谷子了,芝麻了,都晒在屋顶上,既方便又安全。站在这样的屋顶上可以看到许多人家的屋顶,可以看到村头那棵高大的老白杨,乡亲大声地站在屋顶上喜悦的打招呼,问收成。那时的天空好蓝,阳光好灿烂,一如乡亲脸上灿烂的表情。村庄的大体的格局虽然没变,但再也找不到那条记忆中熟悉的乡间土路寻常陌巷了,那里曾经留下我们多少追逐与欢笑。父母更老了,牙齿掉没了,背也更弯了,身体还算硬朗,还可以让儿女承欢膝下。大年初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新年的祝福声,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一如昔年将村庄包裹起来。依然是父母煮饺子,儿时过年的幸福感觉又在满屋的蒸气里重现。晚辈来给长辈拜年了,新的和更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让人欣慰。开着轿车祭祖扫墓,磕头行礼,不忘先人的恩德。多少年多少代,不变的依然是让我们魂牵梦绕的浓浓乡情和回家过年的原汁原味。
回家过年,让我们在这一刻重温乡情,找回自己,认清自己,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因何而去,又因何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