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的本来面目

(2014-11-17 22:46:28)
标签:

情感

生活的本来面目

今天,就在今天,一个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刚刚被推进了火化炉。我看见那高高的烟囱直直的插向天空,向外不断地喷出浓黑的烟。我想这就是生命最终的状态吧,化作一缕烟,飘走了,无知去向,无形无踪,谁也留不住他。刚刚举行过告别仪式。天气很好,天空在多日的雾霾之后呈现出少有的瓦蓝,跳跃着生命的美好,阳光温暖的洒下来,拥抱着活着的人。他们是幸运的吗,他们是不幸的吗?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还活着,还能够在这样一个晴朗和煦的天气里自由的呼吸着,但千真万确的,他们又是那么不幸!便是还要活着眼睁睁的等待着死,等待着被还在活着的人在这里做最后的告别。送别的人群站在殡仪馆的空旷的院子里,有的哀悼着死者,有的悲伤着生者,而更多的人已经开始谈论着与此无关的话题了。

这便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小时候,你会想到人也会死吗?

不会。因为,死,在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那里,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既然是一个道听途说,那它的存在就是没有依据的。

他们无法想像死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或者说死是如何发生的,死是与己无关的。正因如此,他们可以把死常常挂在嘴边,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谁谁死了,就像说一只小猫小狗的死一样。

但是,大人,特别是人到中年的人听到死的字眼,尽管脸上的表情可以无风无波,但在心里,早已经一片惊涛骇浪了。

因为,人到中年,知道了死的无可逃脱,也明了死其实就在不远的某个角落里向着某个人招手。虽然我们做不到像庄子那样死了老婆竟可以鼓盆而歌,庄子视生若死,视死若生,对于死是大可不必悲伤的。想想吧,一个本来不存在的生命被命运之手偶然地抛到了这个世界,他便无辜的活下来,呼吸,饮食,睡眠,做事,最后又走了,消失了,就像他从未来过,没有比这再自然不过的了。庄子在几千年前便将这个问题论述的无比全面和透彻,他想通了,才有了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千古流传。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可是,这个世界只出现了孔孟、老庄,所以,所以他们被称为圣人。圣人的对面就是俗人。圣人凤毛麟角,那么俗人便是芸芸众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俗人,所以无法免俗,既然成不了圣人,那么就当个俗人。当个对于死亡耿耿于怀的俗人。

所以当我们每每听到一个人的遽然离去,总会生出震惊、忧戚、无奈、悲凉的心绪,心中总是被一种叫做冰冻的东西抓起来,然后重重摔下去,再抓起来,再摔下去,如此往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这就是所谓的无奈罢。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晚上,我给老家打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再打,亦然,又再打,又亦然。我故作镇静的坚定的拨着那一串熟悉的号码。最终,那欢快的炫铃把我一点点的陷进深深的无可摆脱的阴郁里去。已是初冬了,一些老人已经再也抵挡不住,悄悄向人世告别,然而对于生者却是怎样的一场惊心动魄。我给大姐打,她正在寒气袭人的大街上,电话里她向我倾倒着对儿子和儿媳的不满。她几年前没了丈夫,再嫁,可是她不离门,就这样和儿子儿媳明里暗里别扭着,无非就是互相猜疑着那点财产。她的悲愤让我觉得她是那样的可怜和悲哀。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我给二姐打,二姐、姐夫、外甥都在,声音熟悉而陌生,近在耳畔又远在天边。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我给弟弟打,嘟嘟声拉得很长很长,回答我的却是一片寂静。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我有些茫然。这么晚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会是一种什么令人不安的状况呢?我无端地猜测着。简直有些惶恐不安了。

好在,终于,有人回电话了。是弟弟的电话。原来他和父母正在给小麦浇水,这么晚了才浇完,正准备回家。心落了下来,父亲的驼背,母亲的皱纹却来到我的眼前。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越来越显出了老态了。什么叫风烛残年?以前,我无法体会这个词,或者说不明晰,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风烛残年。风烛残年的父母还在那终其一生的几亩薄田上生活着,或者说挣扎着,苦守着。

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

可是,我们都还活着,并且还会继续活相当长的时间。那么从今天过去的明天,或者就在今天晚上,我决心更努力地工作,更和气地和别人说话,更开朗的认真的坚强的生活,并为此感恩和无怨无悔。

我宁愿相信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