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与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2014-06-04 08:14:24)
标签:

育儿

教育

健康

最近有这样一则不幸的消息:一位父亲在得知孩子抄袭别人的作业后竟然用绳子将孩子活活的勒死了。而这位父亲事后痛心疾首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孩子抄袭作业固然有错,但这位父亲如此极端的处理方式却将父爱亵渎得遍体鳞伤。

有句老话:爱之深责之切。斥责也好,打骂也罢,都是源于对孩子深深的爱。但这不能成为当今为人父母者粗暴教育方式的理由和挡箭牌。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只是这样的爱如果异化为暴力,将会严重伤害孩子甚至将孩子推上不归路。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理直气壮简单粗暴地对待过自己的孩子。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恼怒的斥责孩子蠢笨贪玩;孩子犯了点错就如临大敌恶语相向,指责孩子不学好,甚至大大出手,在孩子身上实施爱的暴力;嘲讽孩子的异想天开、没头没脑幼稚可笑的问题,而不愿意花时间和耐心去呵护这份美好的求知欲望、分析和思考问题背后的成因,并和孩子一道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打着为孩子前途的旗号,一厢情愿地为孩子报名各类学习班和辅导班,让一些孩子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这些家长是否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孩子到底是否感兴趣?是否能从这样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和成长?这算不算一种爱的软暴力呢?

什么样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那就是理解和尊重。理解孩子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格尊严和思想认知。只有理解和尊重,我们才会坦然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犯下的错误,遇到的挫折和麻烦;只有理解和尊重,我们才会欣然接纳那个看来并不十全十美的孩子,不苛责不苛求,并以理解和尊重的名义给孩子以人生的鼓励和引导,给大人和孩子一个共同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妈妈做到了,这样的爱著名画家本杰明·威斯特的妈妈做到了,这样的爱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父亲也做到了。刘墉小时候有一次玩耍时不慎将父亲十分喜爱的一把伞的伞柄弄坏了,那是用珍贵的玳瑁做成的。当时小刘墉真是惊恐万状,一场严厉的责罚在所难免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父亲并没有责打儿子,而是轻轻地一笑置之,只是告诉刘墉以后注意就了结了此事。与儿子的成长相比,一个伞柄又算得了什么呢?哪怕它是用多么贵重的材料制成的!刘墉后来说,当时父亲的处理方式一下子让他的世界敞开了,正是这件事让他获得了人生的自信。

作为父母,只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尊重孩子,用满腔的理解与尊重的爱与孩子共同面对、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和谐顺畅的亲子关系,赋予孩子自信、宽容、阳光、感恩的优良心理品质,而这些人格特质将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