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 一台26年前的西游记剧组春晚横空出世,立刻引来收视热潮,很快,网络上的节目视频更是受到众网友围观热捧,这台由西游记剧组为主力阵容倾力打造的春节晚会只在1987年的大年初一播出过,以后再无重播。此次重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收视率,一下子将当下正儿八经的央视春晚给比下去了,网友纷纷发表评论称现在的春晚真是弱爆了。
时至今日,为什么人们会对一台26年前的规模并不大的晚会情有独钟,津津乐道,为什么会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理的认同?
首先,这台晚会传达了剧组对观众朋友的真诚与尊重。
正如晚会开场时西游记导演杨洁说的那样,这台晚会其实是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对广大观众的汇报演出,是对观众的支持与厚爱的一种真诚回馈和感谢。上世纪80年代,西游记初现荧屏,立即受到广大观众的极大喜爱,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追求质量和艺术效果等因素,拍摄进度十分缓慢,无法满足观众迫切的收视需要。他们知道,广大观众正急切的守候在电视机望眼欲穿盼着看西游记,他们觉得有必要向观众作一个整体回应和交代,也是对于人们期盼心理的一种报偿,正是他们那饱满的创作激情和一颗对于艺术和观众赤诚的之心,才有了这台精心编排,令人心旷神怡的晚会。
第二,创意巧妙,轻松活泼,娱乐性艺术性兼备。尽管没有宽阔绚丽的舞台,没有富丽堂皇的背景,没有所谓恢弘的场面,但是因为一个个创意十足的节目,温馨的会场氛围,演员与观众自然亲切的互动,整场晚会其乐融融,妙趣横生,虽然规模不大却格外激动人心,牢牢的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令人时而捧腹大笑,时而会意颔首,时而凝神倾听,久久沉醉其中。这台晚会总的创意基调就是“穿越”,剧中的各路神仙纷纷盛装上阵从神话世界穿越到了现场给广大观众贺岁拜年。他们既是演员又当观众,有时根本无法分出哪里是舞台,哪里是看台,观众和演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怎么不令人感到可爱可亲呢。再看看节目吧,你看到过唐僧猪八戒唱自己的角色之歌吗?你听到过沙僧讲孙猴家的故事吗?你想不想知道生活中的六小龄童是什么样子?这台晚会都不会令你失望。那些在剧中神通广大、呼风唤雨的神仙们,现实中也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艺术大师,为晚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三,呼唤经典、唤醒美好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西游记的出现,迎合和满足着广大观众对古典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渴望与追求,犹如一股甘泉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文化,尤其是西游记,更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西游记的荧屏乍现,立即引发了收视地震,一时间万人空巷,人们争睹电视手段营造的情节曲折、亦真亦幻的神魔世界,尤其是对于当时少年儿童而言更是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每年寒暑假,西游记又会如约而至,陪伴着一代人的少儿时代,留下了美好的儿时记忆,想起了当初自己清涩的模样。
80年代版的西游记,虽然当时拍摄手段远不如今,却创造了我国神话电视剧的收视神话和奇迹,造就了一代经典。为什么,因为有一切为了电视观众的质朴真诚负责的心理原点,因为有对艺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创作态度,他们跋山涉水、餐风宿露、转战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可以说10年磨一剑,才有了这样一部充满着无穷神奇魔力而又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荡气回肠、有血有肉的电视剧经典。这值得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