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人欢笑的小品,为本山大叔说几句
(2009-02-11 22:35:59)
标签:
赵本山小品小沈阳不差钱2009春晚文化原创杂谈支持本山的小品 |
生活中没有人会拒绝欢笑,无论是莞尔一笑,而是开怀大笑,只要是发自内心就是好的。快乐的生活离不开欢笑,所以我敢说没有几个人会排斥小品,除非这个人的心理存在不可救药的扭曲。小品从走进大众视野之日起,不知给普通大众带来了多少欢笑!在小品中,我们笑得纯粹,笑得痛快,阵阵笑声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烦恼愁云,心灵也得到了松绑。因此,制造欢笑是小品的艺术生命,娱乐大众是小品的社会功能,不能带来笑声的小品还能算得上小品吗?娱乐性是小品的本质属性。判断一个小品是否成功,听听老百姓的笑声就行了,所以2009年最受欢迎的小品老百姓还是把票投给了令人捧腹的本山大叔和小沈阳他们。
魏作家不知基于什么样的心理,非要从所谓艺术的角度来批判小品《不差钱》,讥其为荒诞的小品,令人匪夷所思。哈哈,我想说的是,荒诞怎么了,难道不正是小品的魅力所在吗?正因为有了这种荒诞的可能,才有了小品的笑料和小品笑的价值。生活有时不就是很荒诞的吗?一切皆有可能,荒诞即在其中。我看拿小品真实性来说事倒有几分的荒诞!就像当年姜昆的《虎口遐想》,明摆着是瞎编,但它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欢笑,带来愉快的享受,我们并没有因为它的不真实而厌恶它,相反,正是这样一个虚构的作品,成就了姜昆在相声界的地位,为他赢得了声誉。
指责小品人物不道德,让小品承担严肃沉重的道德教化责任,就更是对小品的曲解。此位作家还要以本山大叔的以前作品《卖拐》来例证今年的小品如何得滥,如何低级,如何恶俗,这是自相矛盾了。赵本山塑造的大忽悠道德吗?最后还让不道德的人回回得手,人们不还是照样喜欢吗,并没有因为他太缺德而封杀它,在电视台上播了又播,已经成了经典,我们手中的摇控器还是要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了又看,乐了再乐。小品的高明之处就是用不道德的形式讽刺不道德的行为。用道德不道德来评判一个小品的,幼稚得够水平。
有人说,小品中老赵与小沈阳一番对人生痛苦的理解,是在宣扬中国人不够高尚的财富观,很不幸,这正是很多普通人对金钱和生命最真实感性的认识,但本身并无道德上的问题。
在小品中玩高雅,玩高尚,玩深沉,这样的小品,我们宁可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