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是一部恢弘的神话题材巨著,作者用其深不可测的想象力,将神界、西方净土、妖界、鬼界等多阶面的空间,一并框入同一个多维世界。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无缝链接,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却又似曾相识的魔幻奇域,其笔力令人叹为观止。
本篇,单说说鬼界里的一些事。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民间信仰里,阴曹地府其实是一个结构庞大的系统,系统内甚至有武装、司法、监押等司,可以看作天庭这个总公司名下一个半独立的部门。当然,其相关负责人,也要定期向天庭CEO汇报工作。譬如《西游记》第三回,孙悟空大闹冥界,就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递呈玉帝处。
由此表文亦可见,西游神话体系下的冥界,执最高话语权的应是地藏王菩萨(或可包括东岳大帝),职位往下低半级的,大概就是以冥司秦广王为首的十殿阎王了。
【二】
阎王以下,应该就是判官了。其权属应算高级秘书。
判官这个官职,其实在人间也有设置。以唐为例,节度使、观察使、招讨使、团练使、监军使等皆设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日常事务。以作者(吴承恩)所属明朝为例,仅州设置判官,无定制。但无论哪个朝代,判官品秩均属下级官员,位轻权微。
但在阴司,判官的级别和权力就要高出许多。
譬如《西游记》第十回,唐太宗贸然答应泾河龙王的请求,却没有办到,被参了一本,接到了来自地府的传票。太宗拿到传票,战战兢兢面如死灰,情知命不久矣。
却见一旁柬官魏征跳将出来,“(阴司判官)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由此可见,判官或有改判生死的权力。
【三】
为何说判官有此权力?
原来,地府定人生死的凭据,来自于生死薄。譬如《西游记》原著第三回,孙悟空就执着如意棒,径直登上森罗殿上找茬。十王法力有限,不敢相惹,“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
这里的簿子,就是生死薄。此间情节,即是猴王大笔一挥,将名册内页花果山猴属划了个干净。本上无名,自然就不好判定了,之后,山中猴子多有不老者。
而生死薄的掌管,名义上归十殿阎王。但这些领导,一般只接受争议或重点卷宗的复议(譬如像唐太宗这样大人物身背的生死案,才会对案三曹,核实无误方才盖章)。平时的末节,其实并不太管。
这就给保管生死薄判官极大的操作空间(地府判官大抵又分四类,即掌刑判官、掌善簿判官、掌恶簿判官、掌生死簿判官,其中以掌生死簿判官最为要害,权力也最大,故称首席判官)。
也正因如此,崔珏接到老友魏征的人情信笺,从容地将太宗的年寿添了二十年。而负责最后审议的阎王,仅仅只是走走过场,就盖了章,和太宗握手道别。当然,还含蓄地索要了一些阳间的礼品(比如南瓜等)。
【四】
阴间判官收受人事,并擅改《生死薄》,在明一朝的小说里,似乎成了通识。
譬如,成书稍晚于《西游记》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里,崔珏的职业形象就更为糟糕了。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时有刘氏貌美,得病身亡,被勾死鬼解至阴曹。解到鬼魂共四十二名。阎王尚未坐殿。崔珏拿簿书对姓。过堂之时,崔珏却只唱了四十一名。阎王纳闷,这人头不对嘛,忙问其故。崔珏答道,内中有一人是错勾来的,小臣这就放她还魂。阎王想都没想,就批了这个糊涂案,拍拍崔珏肩膀道,此举甚善。判官诺诺连声,但回过头,却把她带到自己家里,以充内需。
崔珏胡作非为,终于给自己惹来了麻烦。
时有五鬼,听得判官徇私枉法、办案不公,竟一拥而上,“乱吆乱喝,嚷做一驮,闹做一块”,将崔珏的品服给撕了稀烂。崔珏一时不知所措,任其摆布,后阎王打了圆场,闹剧方罢。
这又是书中另外一个故事了。
【五】
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已经相当糟糕。官员无分大小,鱼肉百姓已成惯相。
身为底层的小说家,虽无分寸之权柄,但有喉舌之笔杆。于是乎,借鬼神事,讽人间情,成了一种时髦。譬如文中的崔珏,原本应为正气化身,但因职务微妙,掌管要害的世故,在民间演变过程中,渐成了揶揄的对象。
这样的笔法,至后来清代蒲松龄,将各家之言,也汇成一处经典,遂有颇具嬉笑怒骂之风的《聊斋志异》一书。
系统深度解读名著西游、三国,敬请关注原创公众号“白马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