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马晋一
白马晋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18,947
  • 关注人气:26,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脱西游的秀(七八):孙悟空频遭唐僧黑手?历史真相或反转!

(2018-03-28 12:16:28)
标签:

杂谈

分类: 白马江湖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原著里的唐僧,一直是懦弱的代表,这个属性,在原著第五十六回表现的就尤为明显了。

当时取经人过了一片黑森林,见眼前开阔平阳之地,唐僧心情颇为舒畅,便有了放飞自我的心思,趁着马快,径直跑在前头。却不曾想,乐极生悲,遭遇一伙剪径的强人。一个个持刀弄棒,拦住路口大喝,秃子,哪里走!

且看唐僧表现,“战兢兢,坐不稳,跌下马来,蹲在路旁草科里,只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实在脓包。

强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大笑,这和尚倒是识趣。尔后脸色一沉,囔道,拿买路钱啦。

可唐僧这兜里,只有十世未泻的元阳,根本没钱啦。但强人们不依,便将他倒立着绑在古木之上,“举着棒,没头没脸的打来”。

唐僧大惧,心中直喊,别打脸啦,贫僧得靠脸吃饭。没奈何处,只得打个诳语道,“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罢。”

而一旁的白龙马,情知这伙强人只是凡夫,伤不了唐僧性命,似乎又有意看着唐和尚出丑,便默默地一旁食草,并不做声了。

 

【二】

懦弱也就罢了,接下来发生的,却可气至极。

孙悟空脚快,先看到了被倒绑的唐和尚。和尚哭丧着脸道,他们打的我急了,没奈何,把你供出来也。接着又道, “我说你身边有些盘缠,且教道莫打我,是一时救难的话儿。”

似乎是惯用的人质交换桥段了。强人们放下唐僧,围住了孙悟空。

然后便是火拼情节。一言不合,火力全开。这伙强人又怎能是孙悟空的对手?三拳两脚便悉数一命呜呼了。

但此刻唐僧,早已骑着白龙马,拍拍屁股溜之大吉了。

事后,八戒却来告状了。添油加醋地描述现场血腥情况,那是缺胳膊少腿的一片狼藉啦。

唐僧心中大惊,咱出家人,怎可以滥杀无辜,这可是大罪孽啊。便在猪八戒的搀扶下,再次回到案发现场。

紧接的剧情,且看原著。

“圣僧善念祝荒坟,拜惟好汉,听祷原因:念我弟子,东土唐人。奉太宗皇帝旨意,上西方求取经文。适来此地,逢尔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县,都在此山内结党成群。我以好话,哀告殷勤。尔等不听,返善生嗔。却遭行者,棍下伤身。切念尸骸暴露,吾随掩土盘坟。折青竹为香烛,无光彩,有心勤;取顽石作施食,无滋味,有诚真。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


你瞧唐僧这祷词,实在是气人。拦路抢劫的,全成了沉冤不得雪的好汉,见义勇为的,却成了十恶不赦的贼人。
这下可恼了一旁的孙悟空。上前质问道,师父,我所做是为谁,当时又是谁绑在树上苦苦求饶。唐僧脸一红,有意回避这个话题,便开始冷冷地念紧箍咒了。

孙悟空疼得满地打滚。谁叫他揪着领导的糗事不放呢?活该!

 

【三】

这一段故事,其实耐人寻味。这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

但拨开史料,事实却恰恰相反。

据记载,玄奘(唐僧历史原型)一路西行到达了磔迦国,在这里的波罗奢森林里遇见了强盗。这群强盗将玄奘以及随行的人抓住,剥掉他们的衣服,将他们随身稍微值钱的东西都抢掉。然后,准备将众人押到森林旁的一个山洞里灭口。但玄奘眼尖,路过一个水塘时,鱼跃跳水,便逃掉了。但并非拍拍屁股,自顾自逃命,而是在周遭寻求救援。终于有热心的村民吹响了“集结号”,不一会儿便来了一队民兵武装,强盗们一看形势不对,变作作鸟兽状散去了。

虽然成功赶走强盗,保住了性命,大家情绪还是比较沮丧的,因为随身物品荡然无存。此时,却见玄奘哈哈大笑,掷地有声道,“居生之贵,唯乎性命。性命既存,余何所忧。故我土俗书云,天地之大宝曰生。生之既在,则大宝不亡。小小衣资,何足忧吝(《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意思大概就是,哥们,别泄气,咱们命还在嘛,钱财乃身外之物,算不了啥,这不,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由此可见,玄奘人生观何其豁达。

 

【四】

吴承恩先生为何要给历史上的唐僧“整容变性(性格)”呢?

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给取经团队适当制造点困难。试想,如果唐僧一路颇有主见,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势必将削弱孙悟空等人作用。如是,故事的趣味也要大打折扣了。

其二,明清时期流行主弱臣强的剧本模式。譬如同时期成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便是以硬性能力不太出众的刘备、宋江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以使角色分配更具有平衡性,并在民间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出于市场考虑,《西游记》套用了这种模式无可厚非,自然也弱化了唐僧的实际功能。

其三,结合历史的源流。历史上的西游记,唐僧几乎是唯一的主角光环,但神话故事可不能这样写,于是作者便将唐僧的性格进行了适当剥离。譬如先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唐僧的乐观精神,便移植到了孙悟空身上,而西行路上产生的倦怠、煎熬甚至恐惧等情绪,便逐一地散落在八戒、沙僧以及唐长老的角色中。


正因如此,曾有今人石破天惊地指出,取经神话的其实就是唐僧一个人打磨内心的过程,一路上根本不存在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僧。这些人,无非是唐僧人格外化投射而已。在某种程度上,这样论调是可以成立的。


系统深度解读名著西游、三国,敬请关注原创公众号“白马晋一” 


脱西游的秀(七八):孙悟空频遭唐僧黑手?历史真相或反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