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一】
印象中的孙悟空,似乎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纵然是五百年前的那场大闹天宫,孙悟空遭到十万天兵围追堵截,送上了斩妖台,丢进了八卦炉,依然留存着性命。
这只倔强的猴头,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一跃立于凌霄宝殿外,仰天长笑,你们这帮泥偶之神,今朝若赢不了我,我便将这宝殿扰个天翻地覆。
玉帝无可奈何,或假装无可奈何,请来了西方如来。
如来慈悲为怀,或运筹五百年后的那场取经之局,或还有其他不可告人目的,仅将手掌轻轻翻覆,压他于五行山下。
悟空大难不死。
【二】
令人感慨的是,命硬的孙悟空,屡次大难不死。取经路上两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却差点要了他性命。
一件发生在原著第三十三回。
当时取经人途径莲花山,此处便是老君座下两烧火小童的地盘了。道童下界为妖,又唤作金角、银角大王。彼时恰逢银角大王出来巡山,见唐僧一行,决计将其拿下,但囿于孙悟空的威猛,不太敢正面交锋,便变作一位崴脚的山间老道,寻求人道主义援助。
不用说,唐僧慈悲心肠又要溢出了。
孙悟空情知是妖,却冷冷一笑,师父,我来背吧。
依猴哥的计量,便是要躲过唐僧的耳目,驼至荒郊无人处,一棒子给掼杀了。
悟空肩膀微动,那妖精就知道了。且看原著描写,“(妖精)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
看得出来,孙悟空逞强的心思又犯了,担山对他而言,无非小CASE。
那妖精震惊了,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孙悟空又把头偏一偏,另一边肩膀又担上了。
这个时候,若你是孙悟空,又将怎样?料必将两山从肩上翻下,抡起棍棒朝着妖精便打。但悟空偏不,竟扛着大山风骚地奔跑起来,朝着妖精一脸得意地坏笑。
妖精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绝望中闪过一念,不妨再遣一山试试,“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
这下可好,“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差点昏死过去。
【三】
另一件便是在车迟国同虎力大仙(老虎精)的一场赌赛。
比试的,是砍头。
这事摆在现实社会,听着挺血腥,但在神话时代,却根本不算一件事。尤其之于善变三头六臂的孙悟空而言,这可是拿手活。
但却出现了状况。
且看原著描写,“那大圣径至杀场里面,被刽子手挝住了,捆做一团,按在那土墩高处,只听喊一声,开刀”。
按理说,当年能扛过斩妖台的那副硬脖子,凡人的刀斧,料必是砍不动的。但悟空好逞能,他要逗一逗看热闹的群众。且看,“飕的把个头砍将下来,又被刽子手一脚踢了去,好似滚西瓜一般,滚有三四十步远近”。
只见孙悟空腔子中更不出血,只听得肚里叫声,头来。按预期模式,头将重新飞回,安于身体。但虎力大仙也有手段,即念咒语,教本坊土地神将头扯住。
孙悟空连叫数声
围观群众们看呆了,纷纷鼓起掌来。悟空像个大明星一般,含笑挥手致敬。但心里却砰砰直跳,也惊了一头汗。
【四】
有语道:善剑者亡于剑,善水者卒于水。
人们,往往不是跌倒在陌生的领域,而是死于自己擅长的事。
曾听过一则不太好笑的冷段子。
上个世纪中国最早飚摩托的那群人,如今再看他们,要么躺在地里,要么躺在床上。这固然是个段子,但也不乏道理。当时物质相对匮乏,车少,骑个轰隆隆响的摩托,多拉风啊,吸引女孩子眼球。于是乎,骑手们越骑越娴熟,也越骑越快,越骑越会玩花样。谁都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嘛。但常在路上飞,难免要摔跤,加之骑手身体多暴露在外,缺胳膊断腿便成了常态。
同理,意外溺水的人群,不乏尚于游泳者。
有时候,托大的惯性思维带来的快感,往往会产生麻痹的思想,并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不,故事里的孙悟空,就因为托大,差点丢掉了卿卿性命。幸好,他头上有主角光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