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前文提及,真假猴王前往南海折辩,观音似乎也无头绪,但给个建议,“你当年官拜弼马温,大闹天宫时,神将皆认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话。”
观音的意图,其实很明显,也很隐晦。潜台词即是,你们要闹,就闹大一点,闹到天庭上面去。当然,这背后一定是灵山大佛爷如来的主意。
且看原著,二人打至天宫,“众天神看彀多时,也不能辨。”纠纷就顺理成章地闹到玉帝处。却看玉帝表现,“你两个因甚事擅闹天宫,嚷至朕前寻死!”显然,对于两猴王闹天宫这事,玉帝心里是很不痛快,甚至爆出粗口,“莫来寻死”。
玉帝不痛快,谁最痛快?当然是如来!
这位灵山佛爷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玉帝,金兜山献金丹砂那事(原著五十二回),我也没办法,老君那边逼得紧,但取经团队随即闹翻,一定是你动的手脚,这样吧,大家各退一步,否则,谁都得不到好处,猴子闹天宫这事,也许还会发生。
两方势力此时已经是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但浮于表面的,却是两只打闹的猴子。
这就是高手过招,往往不动声色!
玉帝假意喊来李天王,祭出照妖镜。照妖镜什么作用?照出妖精本相,即本来面目。但真假猴王一脉相承(系列前文做过分析,悟空实为六耳定向设计的后代),因此也就有了“镜中乃是两个孙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发不差。”
再看玉帝的反应,“亦辨不出,赶出殿外。”
这“辨不出”,其实就是不想辨,也根本不用辨,一定是如来在背后搞鬼。而“赶出殿外”,已经充分表现了玉帝对于如来导演这场具有示威性质闹剧的反感。
看着两猴离去的背影,玉帝若有所思。当然,这也就有了原著后来的小灵山黄眉童子事件里大佛爷、二佛爷利益的正面冲突了。
这就是六耳猕猴轨迹的第四步!
接下来,二猴又该如何折腾呢?瞧瞧第五步!
还看原著,“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这里的师父,即是唐僧!
但奇怪的问题来了。
真假猴王玉帝、观音均辨别不出,唐僧一个肉眼凡胎的饭桶领导,又怎能辨识得出。若要强辨,无非是祭起紧箍咒,而这套方法在南海观音姐姐处早已试用。根本不管用!
但也不奇怪!这正是计划的一部分。
而提出见师父的,一定是六耳。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做场戏给唐僧看。
给唐僧看什么?大概分两点!
第一,唐僧被徒弟打了,心里忿不忿?肯定不平!虽然后来沙僧转述了事件原委,但唐僧没看到啊,心结依然在。所听为虚,所见为实。六耳猕猴有必要在唐僧面前亮亮相,现身说法。意思就是,唐和尚,打你的是我,也确有其人,和悟空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二,诱导唐僧念紧箍咒。念紧箍咒干嘛?根本辨不出!但六耳要的,却是疏导唐僧把胸中憋的那口恶气顺了。这苦肉计有没效果?当然有。看着两只猴子满地打滚,“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气出了,也就心平气和了,摆出的,自然又是一副慈善面孔。
接下来,原著的描述也很有意思。
“这大圣道:兄弟们,保着师父,等我与他打到阎王前折辨去也!那行者也如此说,二人抓抓挜挜,须臾又不见了。”
不用说,这先提出“打到阎王前折辨去”的,一定又是六耳,他在引导悟空趋步自己的节奏。这就是他计划的第六步。而“兄弟们,保着师父”,这也是替悟空说的,八戒、沙僧,你们是我的好兄弟,唐僧,您永远是我的好师父,你们都要保重身体啊。这就是打感情牌。也为悟空随后的顺利归队铺平了道路。
再看原著,地府对质!
地藏王菩萨并十殿冥王问明原委,“即唤管簿判官一一从头查勘,更无个假行者之名。再看毛虫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条已是孙大圣幼年得道之时,大闹阴司,消死名一笔勾之,自后来凡是猴属,尽无名号。”
不出所料,冥界也辨别不出。
显然,这根本不是六耳此行目的。
那么,六耳究竟要的是什么?
其实,他要证实并确认一件事情,即“孙大圣幼年得道之时,大闹阴司,消死名一笔勾之,自后来凡是猴属,尽无名号。”
六耳清楚地知道,替如来这个老江湖完成计划,他的人生也即将走向终点。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计划,他是一名死士。此际的六耳要证实,五百年前如来的计划书里“强销猴属死籍”这一条款可否属实。
眼见为实!
也就是说,他要确定在后六耳时代,自己的猴籍种族能够在孙悟空或其他猴属领导的带领下能否有一片更好的生存空间(原著第三回有解,“山猴多有不老者,以阴司无名故也”)。这就是一位猴属妖王的莫大情怀。这只是其一!
其二,他要证实自己是否在“强销猴属死籍”名单里。名单无名,这场九死一生的任务,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六耳低着头沉思,嘴角露出诡异而哀伤的苦笑。
冥王终究不能辩,接下来,地府神兽谛听该出场了!
且看原著,“(谛听)于森罗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须臾,抬起头来,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
一旁的地藏王菩萨颇为奇怪,“似这般怎生祛除?”
谛听言:“佛法无边。”
地藏早已省悟。即对行者道:“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
琢磨出什么了吧?二者显然有唱双簧的既视感。要做的,即是将真假猴王推向灵山,计划的终点站!这里,将是六耳猕猴的坟场!
那么,谛听的出场仅仅只是将真假猴王引导至灵山处?
肯定并不全是!
且看谛听的身份,“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也就是地藏王胯下的坐骑,一只妖精。
技能是什么?
“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
看吧,这只妖精同志完全就是集成高功率CPU、大容量高转速动态硬盘于一身的超智能大数据库电脑。
而六耳猕猴的技能是啥?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可见,六耳猕猴的大脑结构同样变态,可以看做是一个极其缜密且高级具有超强监听机能的电脑主机。
因此,极有一种可能!这两只神话时代妖界的“最强大脑”,历史上曾有过交集,惺惺相惜!甚至,六耳当年获取混世神猴以及其他妖王的诸多内部资料,也正出自谛听之口。而六耳地府此行另一个目的,即是和自己的老友做个诀别!
当然,这是原著里谛听唯一一次登场,即是和老友碰面。可见原作者笔下的深意!
老友终究要离去!抬头看着六耳渐渐远去的背影,谛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
某闲云之乡,两三碟小菜。
六耳举杯,哥们,跟我一块干件大事吧。
谛听低头无语。
你无所不知的数据库,和我无所不闻的信息库,若是双剑合璧,将大有可为。我们妖的世界,应该自己做主。六耳往谛听碗里递了菜。
谛听依然不语。
何必为了一纸编制,甘做神佛的走卒,人家脚下的一条狗。六耳一口闷下了杯中的酒。
地藏王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信他。每只妖,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情怀。路,我决定自己选。谛听终于开口。
六耳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再见,朋友。
再见,依然是朋友。看着六耳的背景,谛听狠狠地将半杯酒灌进肚里。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谛听似乎听到了阴府渭水河畔,响起悲凉的歌声……集合权谋暗战、悬疑推理等元素《西游有料》连载(作者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基于原著资料逆思维推理,采用另类手法解构神话故事背后的权谋性故事。白马晋一微信公众号:santbma,欢迎订阅!更多精彩西游文章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