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马晋一
白马晋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12,118
  • 关注人气:26,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有料(二零四):孙悟空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2016-11-22 09:31:18)
分类: 白马江湖

文:白马晋一

要拨开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之间的秘密,不妨先拨开孙悟空自身的秘密。

这时候,一个经典的哲学老问题又出来了,他从哪里来?

当然,这在原著第一回就有明确说明,“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时,很多人会产生一个共识,即孙悟空是石头里生出来的。这个说法,应该不全对。说不全对,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石头生他出来,石头即是他妈,悟空身上的主要物质结构是二氧化硅。而我觉得理解应该是这样,他从石头里生出来。石头只是载体。

此话怎讲?

我们先来看看石头(仙石)尺寸,“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大概相当于十二米高,三层楼的高度。这比我们在老版《西游记》剧集里看到的石头要庞大的多。而成年孙悟空的体长,我们之前已经反复强调,大概不到一米四。可见,二者的“体型”相差巨大。这就很有意思了,其实也已经说明石头或只是悟空的载体,因此就有了“内(可)育仙胞”。“仙胞”,其实就是受精卵,或未受精的卵细胞。而仙石的特点,描写也很具体,“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这个石头,颇有灵通,感日月精华,合字推断,即是灵明石。此间诞生的猴属,自然就是灵明石猴(如来口中四大混世神猴之一)。


通俗点讲,即猴卵寄居在仙石里生长,仙石是天然的子宫。日精月华的沉淀,既是子宫里的营养物质,供汲取。

那么,谁又在仙石里产卵呢?

根据生物基因传承法则分析,她一定是一只猴子。不用说,即是灵明石猴。她的卵,必须产在特定的地方,即灵明石,方能成长。当然,这也正是灵明石猴名字的由来。

为方便理解,我们举个例子。比如青蛙,一般都要将卵产在水域中的落叶或枝条上。离开水源,或不能存活。因此,就有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妈妈去哪儿,蝌蚪BABY从诞生一刻起,就无从知道。很简单,从产卵的那刻起,母子情感的脐带就已经分离。如水源之于蛙卵的作用,同理,灵明石正是猴卵生长发育的土壤。而悟空的出世,似乎就是一位天生的孤儿。

那么,这和六耳猕猴又有何交集呢?这就是原著最为隐秘的伏笔了。

还看一遍悟空诞生时的描述,“(仙石)一日迸裂,(灵明猴)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见风,方有石猴,其实这是一个极其巧妙地隐喻。这里的风,即指代六耳猕猴。他是个风一样的男子,抽着烟、搭着披风伫立在风中凌乱而潇洒着。

同样,这在原著里有一个隐蔽的说明。

第四回。

当时孙悟空不满玉帝安排的弼马温职务,反下天庭。先胜了李天王一阵。此时,聚义的其他六位妖王俱来洞中道贺,并确定七大圣名号。孙悟空为齐天大圣,牛魔王为平天大圣,而此间有位猕猴王的,则自号通风大圣。这个弥猴王,其实就是六耳猕猴的托名。乔了一个装。而这个通“风”,其实就是原作者玩的一个文字游戏,很巧妙且有水平的一个隐喻。同先前“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呼应了。

可见,孙悟空或为六耳猕猴和灵明石猴的孩子了。

当然,猜测还需有多项证据辅证,原著自然有伏笔。大概以下几处。

第一处,原著四十回。当时取经人过号山,唐僧为红孩儿所掳。孙悟空急了,“着实心焦,将身一纵,跳上那巅险峰头,变作三头六臂,似那大闹天宫的本象(相)”。

这里就很有意思了,在神话时代三头六臂似乎不算高深的法门,譬如哪吒、二郎神也会。这样的变化,称为法相,并非先天的。

但悟空却和他们不同,原著的定义,却是本相。什么是本相?即本来面目,或原形!


也就是说,孙悟空的本相,或本相的一种,即三头六臂。很好数,有三个头。这是简单的数学题,一个头一对耳朵,三个头几只?对嘛。六只耳朵。原著的伏笔已经很明白了,其确为六耳猕猴一脉。

而在原著八十一回黑松林一难中,同样也有相似的对悟空本相的描写。当时唐僧又被妖精抓了,“行者心焦,掣出棒来。摇身一变,变作大闹天宫的本相,三头六臂”。

此处伏笔呼应的,正是真假美猴王到灵霄殿玉帝处,天官祭着照妖镜,却莫衷一辨。很简单,二者有着血缘的承袭,DNA配比度相当高,照妖镜的功能,是显出妖精的本相,也就是现代的通过染色体检测溯源。本是同源,自然就不好分辨了。

再看第二处伏笔,出自原著第八回。

当时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佯装不敌,请来了西方佛爷。且看如来讲话,“你(悟空)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话里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第一,如来知道悟空的本来面目,即本相。

第二,如来有意要保悟空一命,因此暗示“恐遭了毒手”。

而暗示的因由,在于“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注意!在先前天庭的公开档案里,孙悟空无父无母。如来的语气里,为何突然冒出“不当人子”?而且,还特意强调了两遍!


值得说明的是,在明清的一些创作脚本里,“不当人子”一词,可以认为语气词,诸如“罪过、罪过”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所谓的口头禅。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解。或者说,这是如来表面上传递给玉帝的意思。


但却是一语双关!

真实用意、即潜台词是暗示给猴王听得。猴子,你不要再放肆了,不然我也无法按你父亲的交待,保住你的小命了。“不当人子”,其实就是“枉为人子”。猴子为人子,那父亲是谁?当然是六耳猕猴。

显然,当初六耳和如来的灵山密谋里,悟空身世的信息或有互通。以及事态发展的几个预案,也做了相应推演。正因如此,如来方胸有成竹地在诸神之前大大地秀了一把神通。但对于孙悟空的处理,却是这样,“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这里的“轻轻”,即是没下重手。当然,这也是六耳的嘱咐,或计划的一部分。

行文至此,西游神话里隐秘的线索似乎就串联起来了。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的父子关系也随之确定。但问题又来了。六耳猕猴为何要让自己的子嗣、即孙悟空以身犯险大闹天宫?而他的收益又将是什么?花果山,注定不再太平!集合权谋暗战、悬疑推理等元素《西游有料》连载(作者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基于原著资料逆思维推理,采用另类手法解构神话故事背后的权谋性故事。白马晋一微信公众号:santbma,欢迎订阅!更多精彩西游文章与您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