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白马江湖 |
文:白马晋一
话说取经人借居乌鸡国宝林寺,恰值明月当天,唐僧出门抖了一泡尿,忽一阵寒风来,打了一个激灵,零散地尿了一地,竟犯起思乡病,吟诗道,“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诗声也引来了悟空等徒弟,于是四人不约搬出小板凳,坐下,摆起了文艺的范,对了一会儿小诗。吟诗罢,互相点头笑笑。这分明是东土四大才子的节奏嘛。笑了一会,却也递次拍拍肩膀,回房睡觉。
可又隔了半响功夫,竟遇见了一件怪事。原来唐僧或因思乡之绪难平,灯台下也翻了翻佛经,忽见窗外立着一人。立着谁?乌鸡国国王,姑且称呼乌鸡君。但唐僧先也不知底细,倒也细致地盘查来人。却见国王催泪道,我本天子,却因一全真道士(妖怪)加害,推入水井之中,如今已三年了。
那么,几个问题就出来了。
第一个问题,全真道士因何而来?
乌鸡君也有做出说明,“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也就是说,乌鸡国累年自然灾害,生灵涂炭。一筹莫展之际,全真道人出现了。他的到来,犹如暗夜里的一道光,驱逐了国王和国民内心的寒冷和绝望。天亮了,天开了,雨倾盆而至,温暖了这个似乎被诅咒的国度。他是救世主。
天下竟有这样的奇人,“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乌鸡君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情,都愿意挽留,他一把拉过道人的手,拍拍道,哥们,此处风景甚好,你若不离,我就不弃,就地结拜如何。道士也不推脱,反手紧紧握着乌鸡君的手,饱含深情道,哥。
当然,为了能让道士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乌鸡君也学着汉昭烈帝刘备的把式,替兄弟在床边划了一块地。这不,两个男人就睡到一块了(“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与他同寝食”,原著三十七回)。
第二个问题,国王是如何找上唐僧的?
同样,原著也有说明。“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
原委交待相当清楚,是夜游神开“介绍信”的,引导乌鸡君和唐僧做个对接。目的自然是央请降妖除魔,要对付的,是那位曾经的床上好基友,并委婉地点名让孙悟空“出台”。
其实,可看似简单的对话,里面是很有学问。乌鸡君短短的谦卑语气里,贯穿的却是对漫漫人生的彻骨认识。
先看遇难之前,乌鸡君是何等霸气。
“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很明显,这是一位马背上开创基业的君王,也有君临天下的气度。原著是这样评价的,“尊性威烈”。至于手下的行政班子,整体精神面貌也是积极向上的,“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一个个威严端肃,像貌轩昂”。而膝下乌鸡太子,更是能武善射,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
由此看见,乌鸡君以军事立国为方针,性质属于“鹰派”领袖,奉行的,大概是“武力才是硬道理”。
再看遇难之后,乌鸡君的境遇,却可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了。
唐僧曾不解问道,陛下被妖人夺了江山,害了性命,“(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
乌鸡君给的答复,却是一声叹息,“(妖人)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很明显,乌鸡君人生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哥们在生死之间,深刻地明白到一个道理,混社会,最重要的不是讲能力,也不是说道理,而是靠关系。没有成熟的社会关系网,即使曾经凭着自己的努力站在人生的高台,也可能被人一手推下,跌落万劫不复。即便跌落做了鬼,也无处维权,求助热线永远都是占线,终究只能是冤鬼。
正因如此,乌鸡君深刻体会到了关系的重要性。当他拿到夜游神的“介绍信”时,激动的热泪盈眶。赶紧找关系,走后门,叩响唐僧的房门。
当然,为了确保人生的顺利逆袭,唐僧这根救命稻草,料必要紧紧抓住了。
机会只有一次。
对此,乌鸡君做了两手规划,双管齐下。一只手,打感情牌,一再强调自己身份的合法性以及反复用悲惨遭遇寻求认同,态度也极其谦卑,“拜恳”、“千乞”、“叩头”,博同情的招式环环相扣。另一手,则是打利益牌。开出了一张预付支票,事成之后,“结草衔环,报酬师恩”。
看吧,这分明一出乌鸡君的维权复仇记!
接下来,来看第三个问题,这全真道人究竟是谁?
原著也有说法。出自文殊菩萨之口,“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全真道人(妖人)身份认证,竟是文殊菩萨座下的狮猁王,可以独立上路,有驾驶执照那种。出现在乌鸡国,也不是偶然,而是替主子出头。原来,文殊在某次公出时,受到了乌鸡君无礼的对待,狮猁王或受到暗示,站了出来。好一个“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文殊看似冠冕的解释让人哭笑不得。明面上,讲得似乎是因果,实质上,却是佛派职能干部利用自己权力公报私仇。
那么,乌鸡国所发生的,当真只是一个关于复仇故事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把三个问题串起来,一个隐秘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独特视角系列解读文章《西游有料》(《西游其实是个局》,作者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基于原著资料逆思维推理,采用另类手法解构神话故事背后的权谋性故事(另,本系列仅对原著情节进行解读,和现实中宗派无关,望区分)。作者微信公众号:白马晋一,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