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白马晋一
借着一年一度“一二.八”小吃节之故,应多年发小们相邀,终于走了趟阔别近十年的沙县。应该说,多年未见,这座闽北小县城的模样早已发生了变化,步入“沙村”小吃街,似乎一切都生疏起来。心中不禁发问,当年此处,究竟哪里?也许,还是一片荒山罢。
【小吃节】
印象里,沙县第一次举办小吃街大约还在高中时,一晃眼十数年已经悄然过往。如今,适逢此时,终有八方游客从外地慕名前来,当然,为避免过多的人潮,主办方一般都会在县城两三个繁华地处布点,起到了一定的分流,尽管如此,堵车似乎也是难免的。
【扁肉】
沙县小吃遍布全球(即便在美国纽约也不难寻到几处),当年靠的杀手锏无非情侣套餐:“扁肉+拌面”,当然,为迎合外地的语法习惯,大多称为扁食,称呼变了,口味也打了折扣。如若要尝一口地道正宗的扁肉,恐怕还是得到沙县一游。

【烧卖】
沙县烧卖绝对是一绝,色泽润滑,口感香醇。当然,此地的烧卖无论面相,还是吃相,都和粤港早茶里的烧卖大相径庭。

【豆干】
无论是在外地人,还是本地人的眼里,豆干无疑使沙县小吃里的NO.1。许多慕名前来的旅人,千里迢迢,就是一尝此物芳香,当然,豆干味道之所以香美,佐料“豆饲油”可是功不可没(色泽有点类似酱油,但味道绝非其可以比拟)。


【豆腐丸】
如若偶遇寒冬的夜晚,邂逅沙县城,那这一碗热腾腾的豆腐丸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由于工序相对复杂,因此全球各地的“沙县小吃连锁店”里恐怕也是鲜有见到。
【米冻皮】
米冻皮应该也是沙县的一大特色,其制备方法有点类似广东的肠粉。

【吊桥边】
十数年前,吊桥应该是沙县的地标。当然,如今时过境迁,吊桥风光自然不在。不过,每逢下午时分,吊桥边的小巷里总会蹲在坐着各宗吃相的吃货,可以说,尽管门面较闹市里新修建筑寒碜许多,但在老沙县人眼里。此地应该是最正宗地道的小吃聚集地。


【文化街】
文化街地处,原是沙县小吃街早年地址,后因规模太小,早已易址金沙园附近。如今此地,已融入闹市一隅。


【沙县步行街】
沙县步行街是这座老城最早的有系统的休闲中心,每逢夜幕降临,街上人来人往。音乐喷泉响起,楼角霓虹打起,晃眼张望,还颇有都市风范。当然,随着沙县主城的扩容,如今此处只能称呼为中心之一。

【龙湖】
龙湖新区,陆续拔起许多星级酒店和私人别墅。当然,此处距离传统的沙县老城,已有数里之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