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读分类及技巧

(2010-12-23 20:07:05)
标签:

朗读

技巧

分类

教育

分类: 珠海拾贝

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朗诵别人的作品,因此在读的时候,朗读者必须尊重作者的原味。依据内容的段落、词句所包含的主旨与情感,原原本本的运用语言的技巧,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的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共识的感受。朗读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
 
在国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颇重要的一门课,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及情意。而再一年一度的国语文比赛时,朗读也是其中一项,在教学上的重视度及分量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朗读呢?简单地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国语,把语文教材(多半是别人的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透过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是教学的最佳示范。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学的美。朗读除了给学生示范以外,主要的目的还在辅助讲解课文,用声音把文字作最佳诠释。因此,当教师朗读时,学生必须专注看课文,以了解课文中的形、音、义,并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朗读的方法

范读法:

    这是示范性的朗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一种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范读。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给学生示范,所以必须做到正确、清楚,流利而带有感情。齐读法:是全班或全组儿童,同时齐声朗读。因为只求齐一声调,因此往往容易变成唱读。同时,因为齐读不容易发现儿童读音的错误,因此这种方式要尽量少用。
伴读法:

    是教师或优等生伴着儿童读,儿童可隐隐约约听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进。
轮读法:

    每个儿童轮流读,这种读法有比赛的性质。低年级的课文短,可以一个小朋友读完全文后,再请另一个读。
接读法:

    是一篇课文分由几个儿童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儿童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个儿童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随时唤起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领导读:

    是由教师或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带领朗读的方式。教师或优等生先读一句,或先读一小段,儿童跟着读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继续进行,直到全文读完为止。
交互读:

    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甲组再读第三句,乙组再读第四句,依次轮流,周而复始。
分组读:

    分组、分行或分排读,并互相矫正错误。

自由读:

    全班同学每人同时自由地低声朗读。由于不必与别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边读边思考。
指名读:

    由教师指名一个儿童来读,读完了一段或两段以后,另请一个同学接读。
 
对话读:

    儿童剧要用对话读,也就是分角色读,此方式较活泼而有助理解。
高低音读:

    甲儿童高音朗读,乙儿童低音相和。这是一种靠声音高低产生变化的方式,儿童可在兴味盎然中变化音调朗读,感觉新鲜而有趣。

什么是引读(转)

定义:

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
引读的四种进行方式:
一、提示式:如记叙文一类的课文,教师可以朗读课文每段落或句子的开头部分,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提示语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层次,以引导学生朗读。提问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透过这个方式,学生可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二、插叙式:如诗歌一类的课文,由于语言比较精炼,不易理解,如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意境。

三、添词式:句子与句子之间,可以有因果、总分、分合、并列、递进、转折、假设等逻辑关系,文章中有些地方没有使用关联词语时,在引读的时候,便应添进去,使关系清楚显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四、
有听众的朗读:朗读时使用别人不知的材料,考验听者理解的程度,称为有听众的朗读。这种方式一方面练习朗读,一方面训练听众。在日常生活中听比讲的机会多,听的人应该知道如何一面听一面运用思想,将别人叙述的要点和主要意义分析出来。因此,这是一种读与听并重的方法。
有听众的朗读练习方法如下:
 
1)分两组朗读: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准备一种朗读材料(事前不让另一组知道)。朗读时,第一组朗读,第二组静听。朗读完了,教师考察的那一组了解的程度。然后再由第二组朗读,第一组静听。
 
2)个别的朗读:

    朗读前,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的每个儿童各自在课外读物中,选择一篇简短材料,上课时轮流向同组儿童宣读自己所准备的材料,然后全组共同批评讨论。
 
3)表演性的朗读:

    选可以表演的材料,分给担任表演的儿童,令其分别担任朗读,其余儿童为听众。
        
如果遇到诗歌、韵文等课文,可以配合音乐课教导吟唱,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儿童了解中国文字声韵之美,并捕捉诗、感染诗境中的美感,用情以运声,由声以表情,提升心灵境界。

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