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这不是定律而是规律。
微信如日中天,势不可挡,大有一统天下之气概。
任何事物红的发紫之时,距离自己的下坡路也就不远了,至少自我否定的层面开始了动荡。
微信使用用户数量的直线上升,成就了腾讯的产品转型,但也动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蛋糕,让其它的互联网企业眼红,时间久了,不仅是羡慕嫉妒恨了,更多的是想方设法,大有取代之意,但如何取代,用什么产品取代,似乎尚在摸索和论证中。
中国的俗语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长此以往,对微信的初始模仿,研究微信的漏洞,研究微信用户对产品本身的倦怠感,也就顺理成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别再刻意培养用户的忠诚度了。以往传统电信运营商对网上用户千方百计的维系与挽留,花费了大量的成本,结果还是出奇的烂。外界的诱惑多了,用户自然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有更省钱,更好用的产品,这就够了,再奢谈什么用户对品牌的忠贞不渝,太古老的提法了。做好自己的产品,用产品维系,挽留用户,应该是王道。
微信这几年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触动和打击,应该只是一个浪潮的开始,随着虚拟运营商的加盟,千军万马的战国时代拉开了混战的大幕。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在于用户能够接纳谁的产品。
微信无疑是成功的,短短几年,迅速积累了几亿的用户。拥有了巨无霸数量的用户,才能够与传统电信运营商并驾齐驱,把手论道。这不仅是用户数量的拥兵自重,也是用户对其运营产品的拥护所带来的奖励。微信能够最终取代传统电信运营商么?想多了,只能是一个时间内的替代和补充。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是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僵而不死的震动。
与其被别人颠覆,不如自我颠覆。与其被别人革了命,不如自己了断自己。这不是一个气魄的问题,更是一个尊严的概念。可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有这样的气魄和尊严么!
近些年,我们看到传统电信运营商历经多次的行业重组,没被折腾死但精气神所剩无几。只能在行业内自相残杀,为了KPI,为了关键指标的靓丽,无暇顾及更多的产品研发。只是在套餐的更迭和花样上,不断的翻来覆去,厌烦至极。虽然也口口声声的转型和创新,可其中阻碍的因素太多,不是积重难返,而是束缚的枷锁早已经锈渍累累,钥匙不知道在谁的手里。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对于传统的枷锁,已经不需要钥匙了,直接砸烂既是。可无人敢承担此类重任,传统的骨子里的束缚,已经让传统电信运营商不知不觉的,变成了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打破的蛋了。
在不同的场合和层面,见过传统电信运营商内部的发自肺腑,也有慷慨激昂,但一落到现实的地面,大多都黯然无语。对这些行业精英,生存还是第一位的,理想主义不及一碗米饭来的实在。
话说回来了,传统电信运营商面对微信类产品的挑战,也不是被动挨打。也有积极的应对和相应的产品,但现实残酷,用户无情,目前看大多不了了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微信继续呈蔓延之势。
微信陶陶然了吧,而真实的市场是,没有无懈可击的产品,只有一时迎合用户的需求点。微信的短板显而易见,尽管腾讯对微信产品本身也一直在不断的优化之中。
目前对创新的崇拜已经成为流行的感冒,企业不谈创新没有未来,产品不谈创新没有市场,创新真的一味良药包治百病了。创新可取但没有必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好用为第一原则,过多的花里胡哨只能让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迷失。创新的字面释义可谓通俗易懂,但背面的意思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对自我的革命。这样的革命虽然有着鸡蛋从内还是从外打破的二元说,但也可加进新的理解和释义。一些蛋也可能由于外在力量的震撼而唤醒内在生命的诞生与觉醒。
比如传统电信运营商最近的觉悟。可以说早期电信运营商对微信类产品的忽略与漠视,造成了微信类产品对自身传统产品的替代和冲击,略有抵抗但力量和集中点不够,也导致了初期对抗产品的流产。
近日中国移动在MWC上发布的《下一代融合通信白皮书》,提出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似乎有了大梦初醒的感觉。具介绍,这种融合通信的最大亮点,是整合之后的新消息功能,可以直接在手机的消息界面通过数据流量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内容,在没有数据网络的情况下,才通过短信发送。这代表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全面转向数据流量经营的决心,也意味着传统电信运营商自我革命的开始。
而传统电信运营商对自我的革命,也间接宣告了对微信类产品的革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领风骚两三年将成为常态。任何的产品所带给用户的全新体验,也势必会被越来越快的新产品体验与挖掘所颠覆,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既是。可以允许腾讯类互联网公司颠覆传统电信运营商,也应该允许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绝地反击,而最终的效果是用户受益。只有如此,才能够不断推进新产品的不断面世和用户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喜悦。
由于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形象扭曲,通信行业的自我封闭,对比鲜明的是互联网企业的开放与活跃。用户对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取代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产品,都高呼大快人心。而面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产品的抵抗和颠覆,却又不齿甚至冷场,这属非常态下的正常表现。随着虚拟运营商的加入,传统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产品竞争将成为常态,这类厚此薄彼的现象也将淡化。用户依据自身的喜好,选择各类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更是成熟的市场选择。
融合通信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在融合通信的大旗下,传统电信运营商能够推出何种能够抵抗,弱化,甚至分解微信用户群体的产品,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相信在前几年流产的产品模式里,传统电信运营商能够吃一堑长一智,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移动互联网产品尽管五花八门,有交融和差异,产品的受众点是服务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也应该看到,引领和挖掘用户的需求,更是产品本身无穷价值的永恒点。
腾讯也许早就意识到微信类产品本身的先天缺陷,也在研发新的替代和转型产品,但对自己的产品能够痛定思痛,却更需要前瞻和巨大的勇气。
微信的未来如果被革命,一个是腾讯,目前还没有迹象。另一个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最大的可能已经在露面。还有一个可能是虚拟运营商,正在路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