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指数来,距离第一次来西安的1995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期间又匆匆来过两次,如今是第四次来这座古城了,自然物是人非,感叹岁月的荏苒易逝。来西安必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已经成为西安的象征和代名词,而秦始皇死后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陪葬兵马俑带给后世的巨大旅游资源和品牌。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冢所用黄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采石场之间,该地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和出土,也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足见其雄伟神奇。
第一次看到秦始皇陵兵马俑时候的情形历历在目,来之前看过兵马俑的图片,熟悉的不得了,看到实物还是有几分陌生。到2003年第二次观赏,到这次又来,如同看望一个原地不动的老朋友,油然的亲切感代替了时光留下的隔阂。只不过看上去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老了,颜色苍白了许多,毕竟是泥胎,禁不住时间的浸蚀。这些已经出土的秦朝将士们,不知道按照现有的生存条件,还能够保持多久先秦的雄姿,最后的结果是被风化,还是重新被埋葬。

这些还没有完全修复的兵马俑,曾经碎尸万段,如今要型复原职。

喜欢这些苍凉的背影,特别是目前阳痿的时代,这些背影给了我们民族自豪至今的力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个角度看一号坑,如同目睹历史远去的身影,可望不可及

如果秦朝按照当时秦始皇的设想,延续到现在,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老朽的掉渣了吗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这些兵马俑的原型才是一统天下的基础

这片未挖掘的泥土下,还有何秘密

三号坑,所谓的兵马俑司令部
与第一次来相比,好像坑里少了一些出土的兵马俑

二号坑,保持现状,停止了挖掘

不知道这里的挖掘结果,能否有更加重大的发现
完整的兵马俑,形神兼备
这些兵马俑还傲然屹立在这里,制作它的主人却早已经灰飞烟灭

常常在杞人忧天,我们这个时代能够给子孙留下什么
华山,又来了,第一次爬华山是1995年的春天,登了一夜,累个半死
那时没有北峰索道,在月夜里听着潺潺水声,独自前行,感觉进入另外的世界
排索道两个半小时,上来已经接近4点了,没有时间去西峰或者南峰了
只在北峰附近感受华山的奇美,这里是擦耳崖,再向上是卧牛石,苍龙岭,金锁关
太阳就要落山了,想起了自己写过的一句诗:但这太阳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