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信日前按惯例公布了3月份的运营数据,其中移动用户新增330万,比2月份的301万净增了29万,移动用户规模达到了6545万户。如果按照3月31天计算,平均每天净增用户10万零600户左右,而2月份是28天,平均每天净增用户10万零750户左右,从对比天数上看,3月份的新增用户基本与2月持平,甚至略有下降。如果按照天数计算,3月份实际上是比2月份平均每天下降150户左右。这样从细处看,中国电信此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乐观,还要继续努力。随着5月前后营销旺季的到来,更需要中国电信制定周密的市场营销措施,丝毫懈怠不得,还要低调务实,扎实有效的发展。
中国电信是老牌的电信运营商,在骨子里秉承了中国电信业的传统,在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都深深的打上了惟我独尊的烙印。虽然在移动业务上遥遥落后于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但在潜意识中,还是充满了不服输的自信。这一点通过中国电信正式接手移动业务后,一系列风风火火的市场表现,感受到了急不可耐的迫切心情,想在一夜之间把失去的市场地位夺回来。这样的潜意识,已经形成了中国电信致命的浮躁。在移动业务领域,中国电信虽然也表现出自己的谦虚,但在深层的想法上,总会流露出对自己曾经辉煌的怀念,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中国电信早运营移动业务,今天的市场第一,也许没有中国移动的霸主地位。可惜只能是想象,对于过去的同事们创造的市场辉煌,不是假设就可以抚平心中的失落。越是传统的我们越要慎重的对待,不可否认传统的合理与价值,但也时刻要记住扬弃的道理,过多的传统往往是前进的障碍。
中国电信在运营移动业务上,虽然也采取模仿和跟随的市场策略,但也应该局限在某些特定业务和区域,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因地制宜的创新,根据自己的现状和掌握的有效资源,制定自己的差异化业务,形成长久的优势。特别是在重大的市场策略出台前,更应该有准确的市场前瞻性,在具体的业务实施过程中,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不要等到市场效果凹陷出弱点,再改弦易张。在中国电信运营移动业务的一年半时间内,已经出现了由于先期对市场效果的估计不足,使得推向市场的产品和业务,像脱缰野马,失去控制的多起市场失误,这一切都是对市场发展前景,掌握能力薄弱的具体表现。移动业务的市场变化相对于固网业务,快速多变是最显著的业务特点之一。而制定具体的业务推广措施时,考虑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带给各个方面的压力是最先承受的因素之一,不要撑一时之快,有些产品和业务可以亡羊补牢,有些则是彻底的失去了发展的最佳良机。
中国电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要面对更多的市场挑战,特别是在市场格局的追求目标上,更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比如在制定用户市场份额上,中国电信有过简单的描述,从4%达到15%。这是一个相对弹性的目标,是目前7.8亿户的15%,还是未来移动业务用户达到10亿时的15%。这个15%的份额,中国电信应该有更详尽的具体实现措施来保障。具体来说,新增用户达到目标值的分解,细化到月的新增,南北方市场的不同新增。关键的控制点,不同业务的发展,不同终端的提供,不同资费的覆盖,不同用户的服务,这些都是保证目标值顺利实施的基础,还有网络的持续优化,优化到用户何种的感受为目标。还有运营过程中组织和人员的有效利用和配比,等等,都需要中国电信有更强的市场掌握能力。
中国电信在高瞻远瞩的方面,还是应该多看看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三网融合过程中,中国移动因为早先入股凤凰卫视,占尽了内容的先机,这恰恰是电信运营商长期努力也未必见效果的软肋。手机支付方面,因为入股埔发行,给中国移动又带来了金融方面得天独厚的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又提前跑到另外两家电信运营商的前面。可以说,中国移动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始终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
中国电信要有凤凰涅槃的精神,从思想的根源上彻底的死一回,把被固网固化的思想彻底的解放出来,要有适应移动业务发展的灵活思想,而不是在潜意识里,还是用固网为先的思想来看待移动业务,或者是把移动业务看作是固网的延伸。中国电信应该重新理解移动业务的市场意义,并且把这样的思想贯穿到日常的实际运营中,特别是运营固网业务时间较久的南方区域。只有这样,中国电信才能够脱胎换骨,运营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差异化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