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灵通的命运,本人已经在去年12月份的一篇博文《小灵通只能是通信业的祥林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2fe92b0100c28e.html做了分析,但那时只是通过相关现象产生的深刻感觉。今天既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宣布了小灵通的终结,各方专家学者教授及行业内人士,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因为小灵通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大家的日常通信生活产生了密切的关联。看了部分作者的意见与思路,产生了写这篇博文的念头,其实小灵通可以继续顽强的活下去,一个理由就够了,人民需要。
存在即合理,需要是合理的市场理由,任何事物如果放在历史的角度看,就很简单了。小灵通的存在是市场的需要,是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通信需求。现在从用户的需求看,还没有完全到退市的时间,即使提前宣布3年后退市,广大的用户是不会买这个帐的。毕竟小灵通和当年的寻呼市场有着根本的区别。寻呼市场的消亡,完全是其产品本质和市场需求决定的,因为替代通信产品的出现。记得当年的中国联通,为了扼止寻呼市场的逐渐萎靡,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甚至把寻呼事业的兴亡,上升到政治的角度来看,其中的一份文件里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如果我们把全体邮电人千辛万苦发展来的寻呼用户,在我们的手里断送掉,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寻呼事业应该保持夕阳红。可最后寻呼事业彻底的消失了,也没有见谁成为历史的罪人。所以任何产品的存在与消亡,要市场来说话,用户来选择,通信产品也没有例外和特权。寻呼市场的消亡是通信市场的基本规律在起主导作用,产品对用户的使用没有了实际应用的意义,进步产品的出现与替代。如果在今天,全国还有几千万寻呼机用户在继续使用寻呼机,这个产品不是谁说退市就退市的。小灵通和寻呼机截然不同,用户需要和市场氛围完全不一样。小灵通虽然技术落后,产品在满足用户的需要方面却一点也不落后,因为它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并且这个群体将继续存在下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保持着这种简单的通信需要。这就如同一个人正在吃馒头,忽然厂家宣布,这个馒头不能够吃了,馒头馊了,可吃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感受,还在津津有味的品尝。厂家却继续说,吃馒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吃面包的时代,而吃馒头的只能有吃馒头的消费水平,麻烦的事情就来了。
小灵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产品的销售者,都心明肚知。当初的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不惜一切代价上马小灵通,无非是借此发展移动业务,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个移动牌照而已。当初的信息产业部也对其放任自流,象征性地进行干预,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小灵通从开始就是一个怪胎,技术落后,产品落后,唯一的优势就是市场有需求,价格定位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而市场的需求是决定产品存在的唯一理由,这样情况下小灵通一路坎坷走来,也发展壮大起来。
其实工信部不应该操之过急,小灵通肯定有完全退市的那一天,决定它命运的是市场和用户的取舍,而不是某个部门的一份文件。小灵通完全可以在规定的3年后再顽强的多活几年,因为用户的需要是它活下去的真实理由和基础,是不以某个部门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自有市场运行的规律,否则人民生气了,后果非常严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