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雍和宫建筑群的形成,在清代的历史上,前后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历王府、行宫、庙宇三个时期;时至今日,建筑历史三百一十五年(1694——2009)。
农历正月初一,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到雍和宫进香的人特别多。更有虔诚者,过了子夜12点,便早早来到寺院大门外排队,祈望进新年的第一柱香火,而更多的人也都赶在春节第一天前来进香,一时人潮如涌,蔚然壮观。为了保证正常的进香秩序,管理部门每年都组织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现场维护,今年的安保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600多人,足见来雍和宫进香人数之多,香火的旺盛。

上午人多,下午3点半到,可雍和宫街口还是在实行交通管制。
累了一天的保安终于可以歇一会了。
沿途兜售香火的商贩。
减价销售,10块钱一把。
各种包装的香火。

列队在警戒线后的安保人员,丝毫不敢懈怠。
防止意外的120救护车。
堵满了入口的人群。

终于步入佛家圣地,好不容易啊。

超过标准的高香严禁携带入内。

里面还是要排队缓行。

耐心等待的香客,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
一拨一拨的香客被隔开,没有办法,为了安全。

首尾不能相连,毕竟里面的空间有限。
还是要耐心等待,信仰给了等待的力量。

售票处还是排队的人流。

大门外的人群在等待入内朝拜。

检票口的人群,此时是下午4点半了,上午的情况可以想象。

里面的人群,依然是熙熙攘攘,快5点了啊。
回首向来萧瑟处,还是人潮澎湃。

人到佛知,心到佛也知,不挤了,打道回府,也算拜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