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又称大慈恩寺。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
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成为古城西安独具风格的标志。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经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层,底边各长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优秀典型。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则是后人为了区别于荐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内有木梯,可以盘旋登塔,自券门凭栏远眺,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
大雁塔的底层南门两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贞观廿二年(648)。为玄奘所译诸经作的总序。另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论”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纪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今又重游大雁塔,算来已经是第三次了,距离1995年已经过了13年,2003年也已经过了5年,每一次的变化都是脱胎换骨。尤其大雁塔的音乐喷泉广场,更赋予了这座古老的建筑以时代的灵魂。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算做对过去的纪念和回忆。

红墙绿树衬托着巍峨的塔身,佛的思想不倒。

飞流直下三千尺,唐玄奘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今天流向未来。
喷涌的水柱震醒了埋藏在塔下的灵魂。

体验一下佛法的威力,手一扬,水柱冲天,普渡苍生。
灿烂的唐朝被固定在这面墙上,仿佛一面历史的镜子。
佛寺济贫:拿善男信女的捐赠,再广施贫众,最划算的买卖。

唐蕃和亲:即使强大的帝国,也要采取多种手段来保障政权的稳定。
曲江踏春:国家富强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这个门神可是石头的,不是纸画的,想必小鬼一见都会躲的远远的。

胡舞长安:来自西域的胡舞、胡乐在唐代长安盛行。少数民族总是国家强盛的绿叶。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拍拍唐诗的肩膀,醒来吧,曾经的璀璨。

上元花灯:光明与希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街头胡乐:什么时候北京的街头有外国人在卖艺,说明我们的国家就真的强盛了。

角力争雄:一个国家不仅要在体魄上争雄,更要在文化思想上繁荣,才能更多的影响世界。
皮影百戏:戏剧浓缩人生百态,再感染改造观众。
百姓祝寿:尊老爱幼,中华民族的核心美德,正在渐渐的沦丧。

不需要看清玄奘的脸庞,他的身影更容易在我们的心里开花。

天黑了,塔亮了,券门里的光明是吸引众生的希望。

幽蓝的激光束,扫荡着天空上的黑暗。
音乐、喷泉、灯光,佛法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如梦如幻,恍然自己也是一粒水珠,在光和音乐里飘飞。

红色的灯光更像快乐的心情,在淋漓尽致的绽放。

一片片的绿树,在刹那间张开了手臂,拥抱了黑暗。

沸腾后的安谧,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世间。

这个石柱总归有一天要卧倒,但创造的精神却会永存。

从石柱到塔的距离,就是觉悟者和愚昧者的距离。

盛唐的风韵在这里再现,但没有幽灵。

慈恩祖庭:盛唐精神在牌楼下流光溢彩。

政治家对宗教基本是认可的,只要不节外生枝。

客串照片一:夜色中的西安鼓楼。

客串照片二:夜色中的西安钟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