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第一财经
在金融全球化、交易网络化及金融领域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之下,维护金融安全,打造中国自主核心技术和内容的国际金融信息和交易平台已是刻不容缓。在政治可靠、专业能力、品牌影响力、媒体架构、区位优势等方面,第一财经具备建设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金融交易和信息平台的优势。
创新理念、创新举措
面对国际传媒巨头的挑战和国内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之争,第一财经勇于打破地域及媒体界限,推动品牌、信息、人才资源整合,实施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产业价值链构建,主动迎接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为中国传媒产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它整合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的经营性资产,实现了广播与电视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共享。第一财经自诞生之初就将原上视财经频道和原东广财经频率从传统的广电媒体运营体制中剥离出来,使它拥有自己的人事权、分配权以及最为重要的经营权,从而建立起现代企业公司化运营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第一财经与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合作建立起岗位体系与绩效考核方案,并建设 “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在招聘、用工、薪酬、培训等各方面向人才倾斜,并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在预算中专门计提培训费用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入到第一财经。
在财务管理上,第一财经从外企高薪聘请资深财务高管担任财务总监一职,财务总监参与节目、广告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重大决策,财务报表一月一报,给管理层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支出,预算外费用需由总经理审核,超过授权额度则需要董事会批准。
在品牌管理上,“第一财经”是全国媒体中率先脱离地域色彩和行政称谓的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鲜明的品牌创立与保护意识,2004年9月14日,第一财经的形象标识(LOGO)获得上海市版权局版权保护。
现代企业公司化运营机制的建立为第一财经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第一财经跨媒体品牌战略运作搭建了强有力的平台。
创新业绩
第一财经成立以来,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年增长率20%以上;净利润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9%。日报主营业务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57.2%。各类财务指标都显示公司在优秀的管理经营下正呈现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从结构上反映,非广告收入的比率不断攀升,公关活动、节目销售、短信、出版等非广告收入提升盈利空间的渠道在不断拓展。
2007年,第一财经成立自主品牌的研究院。研究院将在宏观经济、产业经济领域提供第一财经自主产权的研究成果,探索中国商业资讯现代化生产、营销新模式;有效巩固和提高“第一财经”品牌现有媒体专业性水准。2007年,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国内权威机构推出内地首个经济圈指数系列“CBN长三角指数、CBN珠三角指数和CBN环渤海指数”。此前,第一财经已经开始涉足财经资讯产品领域。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权威覆盖沪深两地证券交易所的综合指数产品,每日通过《华尔街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传播至世界,这是道琼斯历史上第一次将自有品牌跟另外一家媒体的品牌捆绑在一起,使得第一财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广西电视台
广西电视台自1970年10月1日正式开播后,历经卫视上星、卫视改版、地面频道提升、数字化建设等主要发展阶段,目前无论在频道覆盖、收视市场、广告经营、数字网络等各方面都处在前进中的省级媒体中的第一阵营位置。在央视索福瑞提供的27省网2007年1-7月收视排名中,广西卫视在所有上星频道中排名第8位。
创新理念
巧妙制播电视剧
电视剧是电视台收视增长的的一个重要手段。广西电视台储备了《英雄虎胆》、《女人天下》、《唐山绝恋》、《大校的女儿》等一大批精品独播剧,还更多地介入到电视剧生产的上游领域。两年来,广西电视台参与制作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或电影,如电影史诗大片《圆明园》;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暗算》、《大清后宫》、《血色残阳》、《我心飞翔》、《英雄虎胆》等。
提升品牌市场价值
原创节目是电视台实力的大比拼。广西电视台认为,独特的东盟资源、充满生机的少数民族资源和绚丽的时尚资源是取之不竭的瑰宝,广西电视台《寻找金花》、《时尚中国》、《夺宝奇兵》、《连线东盟》、《唱山歌》等一批自办栏目,以其品牌影响和投资回报打造了相对稳定的收视。
创新广告经营管理
广西电视台广告中心实行跨频道开放式经营,广告营销正在向顾问型营销平台和服务型媒体转型,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和一些栏目,提出新的品牌合作方式,改善广告传播效果,提升广告投放价值。
创新举措
广西电视台以核心资源打造“东盟”、“时尚”、“民族”三大内容特色:
东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部署使广西拥有了独特的地缘资源和区位优势,广西卫视打出了东盟宣传这张新牌,迈出差异化发展战略重要一步,进一步提升了对广西、全国和东盟的影响力。
2007年4月,广西卫视扩版三大新闻栏目:《广西新闻》全力打造成面向全国、面向东盟、面向世界宣传广西的重要窗口;《广西报道》特别增加“聚焦泛北部湾”板块;《午间新闻》中加强以东盟新闻为主的国际新闻集锦报道,把东盟各个国家最新的信息和资讯集中在广西卫视的窗口中展现,扩大中国和东盟相互了解的视角。
广西电视台已经与东盟各国建立常态报道链,成功在香港、澳门等地区,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等国落地,在其他东盟国家城市的落地也在加紧进行中。广西电视台联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共同开展了《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大型采访活动,穿越东盟十国首都、重要城市,采访了东盟国家首脑、跨国企业高层,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电视台播出。
时尚
从2004年开始,广西电视台已经在一系列重要时尚活动中奠定了自己厚实的资源。广西电视台举办中国模特之星大赛、亚洲超模大赛等选秀活动,连续5年成功举办cctv模特大赛广西分区赛;独家转播时尚界顶级盛事“中国国际时装周”;与新丝路模特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转播其名下举办的各项大赛;大型日播节目《时尚中国》整合全国时尚资源而又保持其原创性和独创性,已经成为业内重要时尚秀场。
民族
《寻找金花》栏目自2004年开播以来,力求摆脱语言障碍,跨越不同文化,打开广阔市场,足迹遍布东南亚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5个地区,寻找了包括汉、壮、瑶、黎、畲等50个民族的“金花”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的金花,让观众在欣赏到各地各民族浪漫风情时,被这些拥有金子般心灵的美丽人物所深深震撼。《寻找金花》以其独特的栏目定位,凭借着对民族文化内核的把握与时尚唯美的表达,从众多节目中崭露头角,成为广西卫视独有的核心招牌。
创新业绩
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广西电视台通过新闻栏目宣传广西,通过原创品牌栏目打造全国影响,通过东盟宣传话语权掌握独有的国际化资源,通过覆盖增长扩大传播力,积极寻找发展的突破点,强化频道核心竞争力。8年来广西卫视全国可接收人数增长迅猛,近两年年均增长1亿,增长量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名列第一。2007年,黄著诚台长荣获第八届长江韬奋奖。广西电视台广告经营收入连续5年跨越递增式,增幅远远高于全国省级卫视的平均水平。2007年广告创收将由2006年的4.5亿提升到5亿元以上。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定位市民生活报,全方位报道市民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首创“市民生活报”定位,制定“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方针,自创“敲门发行学”,创立“区域组合城市”的新型城市报市场策略,以自身的成功模式,影响、推动着中国报业的市场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创新理念、创新举措
内容上全面提升质量
2007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结合传统报业的竞争形势,《华西都市报》发起了新一轮的内容创新与改版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
两个回归:《华西都市报》立足成都,覆盖川渝,为了夺取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占领主流读者群,《华西都市报》提出了“两个回归”的战略:一是报纸的目标市场向成都三环以内的核心市场回归。二是目标读者群向年轻读者、主流读者、高端读者靠近。
全力打造华西数字报
2007年7月,华西新型多媒体数字报首次亮相,除了音频之外,多媒体数字报还可以整合视频、动画等全新内容,使得新闻报道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多媒体数字报还可支持离线阅读,也就是可以下载到本地计算机里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能阅读,一天的报纸大小仅20M -40M 左右,相当于几首M P 3歌曲大小,阅读也十分方便。
经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华西都市报》在办报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版面美观时尚、活泼清新,展现出青春气象、时尚特色和简洁大方之美;内容上着力强化时政要闻和观点报道,同时打造了“锐评论”栏目和版面,构建出华西观点与话语平台,加强了娱乐、体育新闻报道和强化了财经、理财类报道以及社区新闻报道,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功能,做好报网互动。
创新业绩
2007年6月,在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揭晓。《华西都市报》以18.53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321名,比上届大幅提升11位,在传媒品牌中排名前列。
2007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了2007年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排行榜,我国有25家报纸入选,其中《华西都市报》位列第71位,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上榜媒体,这是该报第三次上榜世界发行百强,名次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