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2012-12-23 21:01:02)
标签:

阿笨猫

旅游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寺庙道观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河南济源承留镇花石村商山寺(市保)

关于“商山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商山四皓 

    汉高祖刘邦,对有国色天香之貌、能言善辩的七妃子分外娇宠。七妃子凭借三寸之舌,使刘邦定了废太子、立七妃子之子如意为太子的决心。太子得知这一消息,如闻晴天霹雳,急忙向张良求计。张良思忖良久叹息曰:“疏不间亲呀(外人不便插手你们父子之间的事呀)”随之张良一阵耳语,顿使太子满面愁容化为眉开眼笑┈

    第二天,太子轻骑简从,历经跋涉,直奔陕西商山。他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找到了四位须眉皓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太子当即叩拜下跪,向四位老人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原来,这四位老人就是闻名华夏的四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天下四大名士,为避秦末战乱而隐居商山,人称商山四皓。这四人都是祖籍河南省济源轵城人士,时年八十有余。求救于四皓,正是张良为太子出的一计。四皓一听事情原委,早知太子此行是张良主意。太子听四皓一语中的,更加钦佩!接着四皓交代太子:如此这般,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太子听罢,哪敢怠慢,立即打道回府,重返京都。只是沿途大造舆论——四皓不久将要进京拜见太子。时隔不久,四皓果然手提野果、野猎物,直奔京城太子府,简单问候,留下物品后,当即离去。哪知这个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顷刻之间,京城之中家喻户晓!四皓出城之时街两旁围观者人山人海。众人对于四皓此举议论纷纷。刘邦在朝中闻讯,火速派人送来许多银两盘缠,并要四皓去朝中叙谈。四位老人一一婉言谢绝,又回商山。从此,刘邦再没提过废太子之事。这时,七妃子可急坏了!一天,她问刘邦道:“皇上本来要立我子如意为太子,为何现在仍无动于衷呢?”只听刘邦摇头叹道“夫人有所不知,太子今日羽翼已成,废之必生大乱呀!”七妃子听皇上如此一说,埋怨不迭:“皇上不冒出立如意为太子的话还罢了,既出此言又不封赏,待你驾崩之后,我娘俩如何度日呢?”刘邦一想此话也不无道理,随即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之策:不废太子,封如意为赵王,让他到京城之外去做官。

    了结此事,思贤若渴的刘邦又派人前往商山寻找四皓,想请他们出山辅佐朝政。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连四皓的影子也没见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四皓早已料到刘邦会有此举,那次拜见太子归来后就搬回老家——河南济源承留花石村旁的商山寺中隐居。这里林茂草丰,泉水叮咚,花香鸟语,山脚处布满五光十色的花石头,很是赏心悦目。四皓每天寄情山水,粗布短衣,自耕而食,粗茶淡饭,颐养天年。现在,这里还挂有“济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呢!

    四皓仙逝后,都葬于济源。绮里季葬于故里轵城绮里村,并有石碑为证;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三老葬于承留某村,此村于是改名三皓。天久地长,人们叫转了,把该村叫成了三皇,现在这里还有三皓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