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伏宝宝的倔脾气
两岁多的小欣妍正在经历着她人生的第一次“反抗期”,她通过反抗来体验自我的力量,并逐渐利用自己的力量控制外部世界,从而形成关于自己的身体、行为、能力的全面认识。应该说,反抗是宝宝成长的一种表现。
表现之一:
小欣妍觉得我们拂逆了她洗洗阳光浴的想法,不高兴了,一下子就蹲在了地上,想以自己的沉默来成全自己冒着烈日玩耍的念头。“恩,妍妍,你在干什么?”婆婆假装不明原因,“地上有什么东西吗?”“我在看鞋子上的小猪猪。”小欣妍迅速地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
表现之二:
“姐姐,你在吃什么呀?”只要那些姐姐拿着冰棒或者可乐大嚼或特喝之时,视觉发达的小欣妍就会凑上去。然后用可怜巴巴的神情来诱导爸爸妈妈,告诉我们,她要享受同样的待遇。我们不理睬的话,她就用坚决肯定的姿势,站着不动,任你催促,她自岿然。“妍妍,等你上幼儿园了,你才可以吃冰棒的,现在你太小了……”我们只好循循善诱,“哦,上幼儿园就可以了。”小欣妍一脸期待。
表现之三:
“妍妍,我们回家吧。”在小弟弟家疯玩了一上午,我决定带她回家了。但她表示了坚决的否定,“不,我要和小弟弟玩,我不要回家。”“可是,婆婆在家已经烧好了饭菜呀,你不回去吃,不就浪费了吗?”“晚上吃。”妍妍的想法还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可以吃完饭,睡上一觉,然后吃过晚饭后再到大桥上找小弟弟玩哪。”最终小欣妍同意了我的观点。
表现之四:
“妍妍,快喊大姑,大姑爷。”小欣妍不动嘴巴,只羞涩的笑着。“你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嘛,你是不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不回答。即使是在同龄的姐姐或妹妹的引导下,小欣妍还是不改变她的态度。也许,小孩子有这么一个时期,但小欣妍对和她差不多的姐妹哥弟,却能轻松地打招呼。
表现之五:
全家出门玩之前,我们对女儿说:“喝点水,我们再出去。”
“不喝,不喝。”回答得很坚决。
“不喝,我们就不带你出去玩。”
只见女儿迅速转身,不再理睬我们,我们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快喝点水,喝完水我们就去大桥上看彩虹灯去。置若罔闻,走到婆婆的房间里,房间暗暗的,妈妈将房门关起来,在外面威胁她,出不出来,不出来就把你锁在房间里,大家都不理你罗。我们在外对妈妈一顿批评,你这样做干吗呀,你要吓到了宝宝,你要吃不了兜着走。妈妈在我们的齐声声讨下,打开房门,只见小女正趴在床沿上,不说话,不吵闹,就那样趴着,一脸无所谓。
从以上事件中,我总结出几条应对宝宝反抗的办法:
以柔克刚。宝宝说“我不要”未必真是我不要,她只是想体验自己的能力,所以聪明的父母会给宝宝“戴戴高帽子”,使宝宝得到想要的关注,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主动地说“我要”。
循循善诱。宝宝在执行父母的命令时,由于语言发展水平的原因,可能存在误差。父母可以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根据宝宝的期望用具体的事物来解释、描述,使宝宝理解这项活动与自己的关系。比如我们告诉孩子要去好玩的地方,不如直接告诉她去看小猴子。
声东击西。幼儿的注意力仍处于发展的过程,所以父母不妨运用自己的表演才能,用另一件事自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使她暂时忘掉目前从事的活动,然后再提出要求,这时候,宝宝会自然顺着你夸张的表情,愉快地接受。
欲擒故纵。宝宝的反抗行为很多时候是没有理由的,只是一种“找找感觉”,是受成人情绪暗示的结果。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故意顺着宝宝,表现出非常希望她继续从事这项活动的意愿,而父母则从事另一项神秘的活动,宝宝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日积月累。宝宝的倔脾气是一个发展过程,但是也与家人的教育方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父母对宝宝向来依顺,那么宝宝的倔强就是一种无理的“任性”,一种“要挟”父母的武器,所以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注意从多个方面发展宝宝的自我认知,帮助倔强的宝宝顺利渡过“反抗期”。

两岁多和一岁多
http://sign.liba.com/img_baby232593_1583422.png

加载中,请稍候......